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系统的控制系统工作流程与应用

2024-02-19 13:17:24·  来源:汽车测试网  
 

随着汽车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作为一种节能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制动过程中,通过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再利用电能来驱动车辆,实现能量的再生利用。而控制系统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运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本文将以dSPACE实时仿真系统为例,介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与应用。


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离线功能设计(Model in the Loop, MIL)、实时仿真模型建立、目标代码生成和硬件在环仿真(Hardware in the Loop Simulation, HILS)等步骤。


2.1 离线功能设计(MIL)

离线功能设计阶段,首先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图形化建模。根据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功能要求,建立控制器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电机电池模型和制动系统模型。通过离线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性能,开发出符合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功能要求的仿真模型。


2.2 实时仿真模型建立

在实时仿真模型建立阶段,将被控对象实物(如液压制动系统)替换掉相应的模型部分,并将实物硬件与控制器模型以系统接口相连,构建实时仿真模型。这一步骤是为了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真实车辆的运行情况,以便更好地测试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3 目标代码生成

目标代码生成阶段,利用MATLAB生成实时代码,并将其下载到dSPACE原型系统中。在生成过程中,可以针对特定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代码优化,以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和系统的性能。


2.4 硬件在环仿真(HILS)

硬件在环仿真是整个工作流程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仿真控制系统与液压制动系统硬件连接完成后,通过仿真控制软件读取目标代码,进行硬件在环试验。这一步骤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车辆在实际运行中的各种情况,验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应用案例分析:


某款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可以通过dSPACE实时仿真系统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该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旨在利用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电池中,以便后续利用来驱动车辆或提供动力支持。


在这个案例中,首先,工程师团队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离线功能设计。他们建立了控制器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电机电池模型和制动系统模型,并进行了离线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性能。这些模型考虑了车辆的动态特性、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机与电池的特性,为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提供了基础。


接着,工程师们将实时仿真模型建立起来。他们使用液压制动系统的实物硬件替换相应的模型部分,并将其与控制器模型以系统接口相连。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真实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更加真实和可靠的测试。


然后,利用MATLAB生成实时代码,并将其下载到dSPACE原型系统中。在生成过程中,工程师们针对特定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了代码优化,以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和系统的性能。这样,他们就得到了一个在实时环境下运行的控制系统。


最后,通过硬件在环仿真(HILS),工程师们将仿真控制系统与液压制动系统硬件连接完成,并通过仿真控制软件读取目标代码,进行硬件在环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模拟车辆在实际运行中的各种情况,验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工作流程,工程师们成功地设计并验证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策略。他们实现了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高效利用,提高了整车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这个案例展示了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在汽车工程领域的重要应用,为汽车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文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系统,介绍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与应用。通过该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设计和验证控制系统,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未来,随着汽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汽车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