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动驾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投资和产业热潮,众多企业涌入环境感知技术产业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国内外核心技术产品差距大仍是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8年,过热的对无人驾驶的落地预期逐渐冷却,市场回归理性。整合资源、加速智能网联产业的规模化落地,成为自动驾驶产业突破的迫切需求。
基于这样的行业背景,2019年1月10日-11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图》环境感知技术推广会在天津召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国内外汽车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依托《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图》,面向行业内外,邀请了国内外从事环境感知技术研究的企业开展深度会议和研讨。
安智汽车受邀发表主题演讲,向业界展示了基于安智77GHz毫米波雷达和智能摄像头核心传感器的ADAS软硬件一体化方案,目标以核心感知方案切入,为智慧出行未来产业赋能。
安智汽车市场部总监 唐思佳
演讲中,安智汽车谈及了面向智慧出行产业的角色定位和产品线布局,目前安智已形成基于自主研发的77GHz毫米波雷达、智能摄像头核心传感器的完整ADAS功能产品线,开发包括感知、融合、决策、控制在内的全栈智能驾驶软硬件一体化方案,以及优化的智能化驾乘感受。
安智汽车将自身定位于智能驾驶产业链的“眼睛”和“大脑”,通过整合方案为智慧出行生态的参与者赋能。
精华内容分享:自动驾驶落地的四大挑战
1. 各种难以预测的复杂工况造成的挑战,例如中国典型路况中诸如人力三轮车等交通元素,以及很多无法被现阶段的传感器识别技术掌控的元素,会造成对整体传感器和算法方案的挑战。
2. 已有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所采取的系统构架以及算法,在面向更高等级自动驾驶实现的时候,将面临指数级的算法复杂度飞跃,造成对于算法以及计算框架的极大挑战。另外,多传感器原始数据融合产生的数据量,必将带来非常复杂的技术挑战,需要多个领域的配合。
3. 关于标准测试流程的挑战。现有的开发测试流程不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需要一个全新的测试流程,即面向更高阶自动驾驶定义一些新的开发测试流程。
4. 关于政策法规、责任定义、用户心理认同度等层面的挑战,等。
精华内容分享:C端用户愿意为谁买单?
安智汽车引用了贝恩实验室的调查报告,这家机构调查了几千名来自世界各国的C端消费者,结果是80%的买家,表示他们愿意购买目前的ADAS驾驶辅助系统。而虽然2/3的用户认同无人驾驶是汽车产业的未来,但是只有一半的买家,表示可能会有兴趣购全自动驾驶汽车。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调查结果显示,C端消费者愿意付出一部分费用购买目前的ADAS功能,但是如果这个功能跃升到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他们并不会为此付出更多的钱。也就是说,他们希望用目前的智能化系统价格,去购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方案。虽然我们知道这种技术实现付出的成本是远远更高的,但消费者目前的心态也可以作为整车厂在进行产品决策布局时的一个参考。
精华内容分享:安智汽车产品线布局
2018年,安智汽车已经实现了第一代77GHz毫米波雷达(前向雷达和角雷达)以及摄像头(分别面向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量产,2019年我们还加入全新的产品线,即基于深度学习的域控制器的研发。我们计划在2021年发布基于深度学习的第三代域控制器,可以达到Level 3级的自动驾驶。
这是安智目前传感器产品的FOV图,前向雷达、角雷达以及前视摄像头基本可以达到车辆360度的环境感知覆盖。在面对客户不同需求的时候,我们会提出不同传感器配置方案。
精华内容分享:关于未来产业落地的思考
1.对于单车如何进行模块化、高效化的系统测试。
2.摄像头镜头脏污等问题的实际场景处理。
3. 整车厂核心传感器数据的保密性以及私有云建立。
4.深度学习算法和训练平台对整车的开放,以及一些新商业模式的思考。
整体布局上,安智的研发总部设立在苏州,主要是视觉系统的研发中心。安智在上海还有一个研发中心,主要布局系统平台软件的研发以及雷达系统的研发。安智还刚刚在广州实现了产线的落成,主要布局第一代雷达、摄像头的生产,预计2019年产能爬坡到百万套。另一方面,安智在常州得益于中汽中心强有力的测试认证体系,也在做一些合作。
以上就是我汇报的内容,我们安智的愿景就是实现人人可享的出行安全和智能,我相信这也是今天每一位参会伙伴共同的初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