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卡住”智能汽车?
“前瞻性技术是方向,需求是硬道理。”这个观点来自“大成汽车奖”颁奖会上的研讨阶段。同时,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商业模式不清晰或成为制约智能汽车发展的重大瓶颈。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瞻性技术,在供给端和需求侧的“待遇”反差巨大。供给端,国家层面把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技术提到空前高度,部分车企积极投放带有辅助驾驶功能的产品;需求侧,很多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的驾驶功能却并不“感冒”。
人工智能成国家机密
中国、美国、欧盟都看到了人工智能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广阔前景。因此,各国一方面积极加强研发布局,另一方面严防死守确保技术不外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网站报道称,美国和中国正在争夺本世纪人工智能超级大国的地位。同时,欧盟提出人工智能计划,应对中国和美国的竞争。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表态称:“无论谁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袖,都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原因是胜利者不仅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能确立新的军事优势。”
为防止技术泄密,美国商务部近期提出了需要特别许可证才能离开美国的军事敏感技术清单,自动驾驶汽车赫然在列。据了解,该清单包含很多基础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这些是消费产品的基础,比如使用Siri的iPhone手机、使用计算机视觉的扫地机器人Roomba,还有使用IBM芯片的自动驾驶汽车等。
美国的意图很明确,限制所有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技术出口,以防止中国在这一领域实现超越。美方给出的理由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所以人们很难确立清晰的界线,来分辨它是否具有军事用途。
消费者并不买账
尽管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技术空前重视,智能网联技术也是部分厂家的重要宣传点,但是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智能汽车大规模推广的瓶颈。
部分消费者觉得辅助驾驶功能可有可无,愿意主动买单的不多。有业内人士告知《选车网》:“部分消费者认为,现在包括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在内的辅助驾驶功能是可有可无的。虽然购车者感觉这些辅助驾驶功能比较新鲜,但多数人不会因为这种功能非常好而去付费购买。”
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频率很低,是消费者不愿买单的主要原因。有购车者认为:“我买车先看外观和空间,然后关注发动机、变速器等机械部件,还有上网看用户对车的驾驶感受和油耗。如果因为增加了辅助驾驶功能,车价提高了几千块钱,我肯定不能接受,这类功能我也许几年都不用一次。”有专业人士指出,辅助驾驶功能操作不当,甚至会扰乱驾驶者的注意力。
车联网虽然成为不少消费者购车的必选项,但是愿意续费的消费者很少。业内人士指出:“在手机领域,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给手机交话费这种买服务的商业模式。但在车联网领域,主机厂卖服务的模式消费者并不买账。表现为车联网的续费率非常低,即使安吉星也不例外,所以厂家不得不把服务成本摊到车价中,对外号称终身免费服务。”
由此可见,作为新兴业态,商业模式困境成为制约智能汽车发展的主要难题。说穿了,目前智能汽车还不是消费者的硬性需求。
智能网联不能走“收费站”模式
有业内人士透露,为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困境,有关部门正在讨论实施公共资源购买的模式,类似于用户缴车船税的概念。换言之,今后上路行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必须要购买服务才能保证安全正常行驶。建议者的意图是,以强制收费的措施保证智慧路网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营。
然而,上述建议得到了部分专家的强烈反对。专家指出,这种车主只要使用智能网联服务系统,就必须付费,否则系统不支持(或不完全支持)自动驾驶的模式,是典型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模式。
专家认为,目前中央政府正积极为企业减税降费,如果有关部门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推行“收费站”模式,将大幅度抵消中央相关政策的效应。同时,新增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或许给地方政府带来新的债务负担。在万物互联时代,企业好不容易迎来联合创新的重大机遇,智能网联汽车一旦走上“收费站”模式或将带来重重隐患。
显然,商业模式不清晰,更确切地说是需求不足,制约着当前智能汽车发展。因此,建议厂家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避免过度投入,毕竟“前瞻性技术是方向,市场需求才是硬道理。”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强推“收费站”模式,智能汽车的需求面本就不大,如果加重消费者负担,这一新兴业态或更难以打开局面。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荷兰Zepp氢燃料电池卡车-Europa
2024-12-22 10:13
-
NCACFE -车队油耗经济性报告(2024版)
2024-12-22 10:11
-
R54法规对商用车轮胎的要求(上)
2024-12-22 10:10
-
蔚来ET9数字架构解析
2024-12-22 09:53
-
4G/5G网络新时代的高效紧急呼叫系统NG-eCal
2024-12-20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