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球汽车业者深化电动车市场布局的一年,其中,蔚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在国内老牌业者与新兴企业相互争锋的同时,知名海外车厂也纷纷设置产线以及与国产业者结盟推出新服务,落地国内市场。
2017年全球前20大电动车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41.1%、国际品牌占44%,差距不到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大品牌中,比亚迪(BYD)与北京汽车(BAIC)即囊括前两大,美国大厂特斯拉(Tesla)则位居第三。
随着国内「双积分制」政策即将生效、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Gigafactory)动工,以及电动车补贴政策门槛上调等影响,2019年电动车市场竞争气氛升温,欲成功抢占市场的业者也必须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进而将带动市场版图变化,未来可从以下5大重点洞察国内电动车与相关产业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8年1~8月全球前20大电动车品牌车款销量与市占率排名
一、挤身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口袋必须“深”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统计显示,2018年全球电动客车累积销量在同年7月初突破400万辆。整体而言,全球电动车累积销量平均需要17个月达到200万辆,随后则需要10个月达到300万辆。受惠于补贴政策,中国市场在2018年第1季达到累积销量300万辆,约占全球的35%。
另根据EV sales统计,2018年1~8月全球电动车销量约为107.9万辆,其中,销量排行前20名的品牌车款中,国产品牌便占有10席位置,包括北汽(BAIC)、比亚迪、荣威、奇瑞等品牌。
在政策挹注之下,中国目标新能源车产量可在2020年达到200万辆,销售占比更会在2025年达到整体汽车市场的20%。而根据目前国内汽车产业政策目标及主要车厂产品线规划,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在整体汽车市场中所占比重将达15.3%,开始达到市场普及化的初期端段。
根据工信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汽车总销量将达3,500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目标达20%。以区域别来看,中国仍将为全球电动车销售量最大的区域市场,2018~2025年电动车市场占全球比重将介于35~40%。发展电动车较为积极的北汽、吉利、比亚迪、上汽、东风、长安等业者也已纷纷投入人民币上百亿元发展电动车业务,上述6家业者合计金额超过人民币千亿元,未来可预见上述业者持续投入电动车事业。
二、续航里程大跃进
除了有着广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与技术发展也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自2019年开始,国内电动车政策严格程度将有所提升,包括车厂的新能源汽车规定产量上调、电池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补贴门槛的提升以及补贴金额的下调。
其中,将正式于2019年生效的「双积分制」规定2019年车厂总生产汽车量中,有10%比例需为新能源汽车,该比例至2020年则须提升至12%。若以2017年为例,排名前十大国产车厂销售量约各达80万辆以上,以此推估,2020年大厂至少必须计划生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
另外,中国财政部政策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为准,2017~2018年补助标准将下降20%,2019~2020年将下降40%,最终在2020年停止相关补贴;此外,专业人士表示,逐年调高新能源汽车续航力的补贴门槛,2019年续航里程低于200公里的新能源车辆将有可能不再享受补贴。
2019年国内纯电动车预估补贴标准
整体而言,2019年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将可预见续航里程明显更高的产品面世,消费者也将赶在2020年补贴取消前抓紧时机购买。另一方面,海外业者环伺也将成为中国本土业者竞争力提升的一大要因,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动工,戴姆勒(Daimler)也宣布将在2019年在国内生产旗下品牌奔驰(Mercedes-Benz)电动车EQC;本土业者也持续推陈出新,包括上海汽车集团(SAIC)与广汽集团纷纷在2018年底推出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且具备人机互动功能的电动车。
三、「造车新势力」验收关卡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2019年也意味着产品将面临更严峻的市场竞争。截至目前,中国电动车新创企业登记数量逾200家,占全球电动车新创厂商数比重8成以上。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业者包括蔚来汽车(NIO)、小鹏汽车、拜腾汽车以及威马汽车,这些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公司因募资与创始团队背景显赫成功吸引不少媒体目光,然而,这群生力军也将面临准时交付与募资挑战。
2018年为中国多家电动车新创开始交付首款量产车的一年,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等多家业者都曾承诺在2018年实现量产车的交付,实现量产交付也被认为是造车新势力摆脱「纸上谈兵」印象的关键,因新创业者必须透过如期交车给予资本市场一定信心,以利于下一步的融资。
根据DIGITIMES Research研究,电动车企业初始投资额为35亿美元,且该金额仅能支应研发费用及兴建10万~20万台规模的生产线,尚不包含量产所需的营运资金,以及后续扩产所需金额。
截至2018年12月上旬,经历数轮融资大战后,国产造车新势力的整体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人民币1000亿元,但资本市场的投资多集中于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几家业者身上,而多数公司仍未募得目标值的30%。观察2018年下半,受到中国电动车业者的交付期一再延迟影响,电动车新创募资热潮也逐渐消退,这些新玩家必须提升资金应用效率,才有可能在2019年持续待在市场上。
此外,电动车业者要达到损益平衡就必须累积100万台的销售量,以近年最成功的电动车业者特斯拉为标准,该公司创立于2003年,截至2018年上半,累计销售量仅接近36万辆,仍未达100万台水平的一半。
对汽车新创而言,从试量产到有销售实绩至少需要5年时间,而多数中国新创业者则是在2018~2019年才开始试量产;其中,以最受投资者青睐的蔚来汽车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并在2018年下半开始首度交付量产车,截至2018年第3季交付3268辆电动车,并预计在11月及12月每月交付2,500辆,以达成2018年底交付1万辆车的目标,明显仍处于起步状态,未来在交付更大规模的订单时仍须面临更高的风险与挑战。
在规模量产方面,业者多面临在寻求传统汽车业者代工与自行设置产线间做抉择,多数新创业者为达量产目标时程,寻求传统汽车业者为其代工,而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则计划在2019年设置自家车厂,加速生产能力发展。另一方面,这些由于本土新创缺乏完整造车经验,未来也将持续面对与资金链更强大、产业链更完善的外资与老牌业者的竞争。
四、原料、系统、资金一手掌握
由于电池占电动车整体成本的40%,中国业者近年积极切入锂电池重要负极材料的钴矿开采以及电池系统制造环节,以便在快速成长的电池上游原料与系统市场中获得更多掌控权。
研究显示,刚果共和国为全球最大钴矿出口国,占全球68%,然而在刚果开采钴矿的14家主要业者中,便有8家企业来自中国。中国更握有全球精炼钴化学品市场中80%的产能,国内企业已近乎霸占全球精炼钴化学品产能市场,除了芬兰之外,几乎全球设有钴矿化学工厂之地皆有中国企业的踪迹。
而过去多由日本业者掌握的电池系统市场,近期也成为电动车供应链臻成熟的国产业者的天下。据DIGITIMES Research显示,全球车用电池前7大厂中,中国业者即占4名,其中以宁德时代排名跃居第1,将日本业者松下(Panasonic)挤下冠军宝座。
2021年各国电动车车用电池制造工厂产能
2017年中国业者电池加总产能达110GWh,占全球比重的67.9%,主要业者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与国轩高科等,年产能分别为17GWh、16GWh、7.1GWh。未来随着各厂持续拓展车用电池产能的计划落地,中国在车用电池市场地位也将持续成长,DIGITIMES Research预估,2020年中国业者加总产能将达327GWh,占全球比重升至72.7%。
五、共享经济新战场
除了电动车制造与销售之外,汽车业者也欲透过提供汽车共享服务提升营收与利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截止2017年底,中国在线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89亿人,并预估在2018年底将成长至3.43亿人,显现在线叫车市场的强劲成长动能。
2016~2018年中国在线出租车与叫车用户数(单位:亿人)
瞄准该领域的发展潜力,海内与海外业者纷纷推出B2C、C2C,甚至是B2B的共享汽车服务,合作方式普遍可分为车厂与在线叫车业者合作,以及车厂共同合资成立在线叫车公司等模式。
其中,戴姆勒与吉利集团也于2018年10月宣布将在中国市场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而吉利集团旗下也早已推出曹操专车的在线叫车业务,该业务在2017年为中国市占第五名的在线叫车业者;上汽集团也在2018年11月推出旗下线上叫车品牌享道出行,正式进军汽车共享市场。
海外业者BMW与戴姆勒也分别于中国推出DriveNow与Car2Go服务。此外,BMW与戴姆勒也持续传出将透过合并DriveNow与Car2Go,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以联手抢占市场版图,对抗Uber与滴滴出行等对手。
目前中国在线叫车市场由滴滴出行称霸,自2017年以来,滴滴出行在中国占据超过90%以上的市场版图,然而该公司2018年因顺风车业务接受安全调查,服务全面下架,市场发展遭受一定冲击,意味着汽车业者可趁机跨足服务市场,分食该领域版图,2019年也可预见更多中国与海外业者针对不同市场推出新能源汽车的共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