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架构”工作为什么很难做起来?

2019-08-31 10:47:41·  来源:车辆技术  
 
功能架构在中国汽车开发圈子里,是一个很新潮、很前卫、很有前途的岗位!这个开发理念来源于国外的大车企,并被国内很多车企吸收模仿,是我们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功能架构”在中国汽车开发圈子里,是一个很新潮、很前卫、很有前途的岗位!这个开发理念来源于国外的大车企,并被国内很多车企吸收模仿,是我们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方式之一。但是,现实却不是那么乐观……

01、为什么要搞架构?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越来越复杂,已经不能用之前的那种零部件级别的思维来做设计了,必须得有一个角色,站在比零部件高一级的层次上,通盘统筹各种功能去实现。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零部件各自为政、只顾自己,从而确保整车的设计更加优秀,质量更有保障。

总而言之,“架构”就是为“整车”服务的,是车企为了强化整车方面的工作职能而设立了岗位。

02、“架构”一般都做什么?

这个听起来牛逼哄哄的岗位,一般都做什么呢?

答案也很简单,架构的工作对象就是功能,车上有哪些功能大类,这些功能大类又划分为哪些功能小类,各个功能点跟哪些零部件相关,各个功能如何实现,各个零部件如何交互、如何协同,是需要架构工程师来做的,目的还是更好地实现整车的各种功能。

其实,在“架构工程师”这个岗位诞生之前,这些工作内容也是有的,“功能方案”由各个ECU去“认领”并主导实现。

现在有了“架构工程师”去协调这个事情,但是“功能方案”基本上仍然是由各个零部件去“认领”并承担实现,因为“架构工程师”在国内多数车企里,还不能作为推动力量,去推动方案的设计。

03、“架构”工作为什么那么虚无缥缈?

因为企业虽然配置了“架构工程师”的岗位,但是开发流程上并没有遵循“架构”那一套,也就是说,文档上的技术方案,和软硬件开发测试,脱节了,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这种情况下,架构工程师输出的东西,根本无法闭环,对车辆开发也无法真正起到作用,后续开发环节出现的问题,其他人一般也没有动力去追溯至“架构”环节去寻找原因。

架构输出的一些文件材料,在当下中国的汽车开发流程里,更多的是以“指导文件”的形式存在,而不是“约束文件”,这个很明显就让人觉得可有可无……

04、该怎么办?

架构工作一定要依附于公司级的规范开发流程,没有流程,搞架构就是做样子的。

架构工作要重点关注功能设计实现,功能要划分清楚,要多组织相关的评审讨论,关起门来搞架构工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架构工作要和总线(还包括低压线束,但是总线和架构关系更密切)搞好关系,甚至毫不客气地说,国内很多企业,就是由做总线设计的人在做功能架构工作,CAN信号的交互,天然具有架构设计的属性,适合从整车层面去统筹功能的设计及实现。

CAN交互的设计,要想做好,也是一个挺麻烦的事情,国内的多数车企,都做得不太好,并且一般而言,主要会有两种形态:如果总线工程师比较强势的话,信号就由总线工程师发布,各个ECU挨个来到总线工程师的座位上,由总线工程师对其进行一对一讨论指导,让ECU工程师看excel(excel文件肯定是不能发的,机密,哈哈),说自己要接收哪些信号、想发哪些信号、有什么意见,之类的,后续总线工程师发布一份打印扫描pdf协议,就算完事了。如果ECU工程师比较强势的话,那么协议一般都在ECU工程师手里,总线工程师不管信号交互,由各个ECU自己去对接讨论,之后总线工程师搜集上来各个ECU手里的协议之后,以整车的名义发布,再做做测试,就算完成工作了。

很显然,上面两种方式都不好,对于前一种,会极大限制ECU工程师的的创造力,并且总线工程师累得要死;对于后一种,那基本上就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了。

我们的“总线架构协同平台”,就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使信号的交互及讨论,下放到各个ECU之间,由ECU工程师在工具内部自主协商设计,并同时更加强化总线工程师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还可以方便地为每个ECU生成不同的协议矩阵以及dbc。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