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扭矩冲击耐久试验
▪ 电机-减速器配合花键的形变或磨损
▪ 转子硅钢片与转子轴的配合失效
▪ 定子与壳体的配合失效
▪ 转子系统紧固件的失效,如螺栓、挠性板
▪ 严重可能造成壳体开裂、悬置或其紧固件的破坏、驱动半轴的破坏
一张图表示扭矩冲击耐久加载曲线:

其中,扭矩T一般定义为峰值扭矩;
其中,转速n一般定义为拐点前转速,建议根据扭矩交变节点处的平均转速进行定义;
其中,t_1需要结合驱动电机、台架电机加载能力进行定义;t_2一般定义<1s;t_3的定义是关键,需要按系统的平均功率进行等效计算,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其中,循环次数N常规定义为300000次;
其中,冷却水温按最大极限温度定义,一般为65℃。
试验前后要对如下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
→反电动势:10%的最高转速下,<5%的BEMF偏差
→旋变位置:10%的最高转速下,<5°的电角度偏差
→T-n特性:在拐点转速和最高转速下,<5%的扭矩偏差
→振动:加载到最高转速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振幅产生。
性能测试后,进行拆解分析:重点关注 01 中提及的考核对象及其失效形式。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上述参数为什么这样定义?是否合理?整车参数和应用环境对n/T/t/N的定义有何影响?请看04 展望。
04 展望:扭矩冲击耐久的"定制化“设计

谈到冲击和碰撞,不得不提两个理论: 动量定理 和 动能定理 。
▪ ① 动量定理,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冲量),其增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表达式如下:





→ 根据扭矩交变节点处的平均转速,可以获得加载转速n;
→ 根据平均功率等效原则,可以获得单个循环时间t。
到此,整个计算链条与整车的应用参数完成关联,形成完整闭环,实现了扭矩冲击耐久的"定制化"设计。
写在最后:
就已接触的项目来看,国内主机厂对”扭矩冲击耐久“的测试要求还未普及,常用标准中也未有涉及,但其作为寿命考核中的关键项目,是纯电动车在耐久测试中的重要考核项,建议大家重视起来,毕竟谁也不希望开了几年以后,一脚油门下去,直接挂了,关于这一点国外整车厂较之做的很不错。
关于展望中提到的”定制化“的扭矩冲击耐久试验是很有必要的,目的是既满足整车实际寿命里程和路谱要求,同时尽量做到不过设计。后续也会对其"兄弟"——低负荷急加急减速耐久试验做解读,期待你的关注。
最新资讯
-
测迅乌镇&盐城测试场: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标
2025-02-22 12:39
-
使用示波器对三相电机驱动器进行测量
2025-02-22 12:37
-
上汽集团大乘用车重磅招聘
2025-02-22 12:25
-
GB/T 44173-2024对开门预警DOW的要求
2025-02-22 12:25
-
声音工程:像用PS一样编辑声音
2025-02-21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