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安全已经上升至新能源汽车发展(包括消费端和供给端)的头号热点问题,近两年多起安全事故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CEVE规程设置安全评价指标,包含“使用安全”、“安全保护”和“碰撞安全”等三个二级指标,最大程度再现真实消费使用场景中碰到的相关安全问题,给予科学的测评。
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已有如下发现。
1、防水涉水
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包、电驱动系统等结构特殊的高压、电气和化学特性,更加“怕水”。因此,新能源汽车对水的防护等级要求更高,一旦系统进水,则更加容易发生短路、触电等安全事故,新能源汽车雨天涉水后经常“趴窝”等报道屡见报端。
为此,规程设置“防水涉水”评价指标。
测试结果表明:
●测试车辆普遍能通过涉水绝缘测试,基本不会漏电;
●但存在漏水和报故障问题:
150mm和300mm涉水总计75%的车辆乘员舱漏水;
300mm涉水后,50%的车辆严重积水,25%的车辆出现故障。
涉水后不漏电,表明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在涉水漏电安全方面已达标。较浅水位(150mm)涉水后,主要出现漏水现象;较深水位(300mm)涉水后,积水和报故障问题开始出现,将引起消费者较大的抱怨。
对此,CEVE规程建议:全面加强车辆乘员舱密封设计及制造工艺水平,以减少渗水和漏水现象发生;同时提升车辆电气系统等关键系统的密封性设计和工艺等,以减少漏水和报故障情况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降低安全风险。
2、滥用保护
由于消费者所面临的用车环境和充电环境各异,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本身的状况也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同时由于当前充电系统及动力电池系统本身的技术局限性,因此通常会出现过度充电及过度放电的情况,这对车辆会带怎样的影响?
为此,规程设置“滥用保护”指标。
测试结果表明:
过度放电后车辆将出现一系列问题,
●25%的车辆再充电出现跳枪;
●25%的车辆再充电功率受限;
●25%的车辆在低电量阶段不显示剩余电量或里程;
●50%的车辆无法继续低速行驶;
●馈电(过度放电后缺电)过程中,所有车辆均有报警提示。
车辆过度放电后,100%持续报警,将有助于提醒消费者需立即采取相应行动,确保行车安全;但“再充电跳枪”、“再充电功率受限”、“仪表无法显示剩余电量或里程”等问题,将引起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担忧和抱怨;“馈电后无法低速行驶”问题则会对消费者的驾乘安全带来直接影响。
对此,CEVE规程建议:需要加强关于过度放电场景下有关二次放电、充电、剩余电量及续驶里程估计等方面管理策略的优化,以保证低电量状态下的安全性同时提升再次充电时的产品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
3、电磁兼容与防护
高压易带来辐射,消费者普遍关注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池包是否会有辐射问题,为此规程设置了“电磁兼容与防护”指标。
测试结果表明:
●在行业普遍关注的频段内,新能源汽车并不会持续在车内产生远高于燃油车的电磁辐射。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辐射强度不仅低于国际标准最高限值,甚至远低于平常手机、手提电脑的辐射。通过2018年60个左右样本跟踪,行业整体电磁兼容水平大幅提升,车企通过电磁兼容性能管控技术,能充分保证车辆品质和安全。实际上车企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必须满足国家强制的电磁兼容性(EMC)相关标准,已经充分考虑到电池高压辐射的安全问题。
4、人员触电防护
普通燃油汽车电气系统电压为12V,而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电池系统普遍电压在300V以上,若高压防护相关设施不全或者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危险。
为此,规程特别设置“人员触电防护”指标。
0
5
失效防护
当前屡见不鲜的新能源汽车自燃或着火事故,或多或少都跟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有关系。一般来说,电池冷却系统失效,易导致电池系统发生热失控,进而引发车辆着火。
为此,规程设置“失效防护指标”。
CEVE规程安全评价指标目前正在持续迭代进化,其它测评结果将择机发布。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CEVE”及“CEV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