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约束系统测评“挂科”超大半,到底哪里不对劲?

2020-05-13 23:59:47·  来源:艾迪汽车  
 
在C-IASI 2019年度报告发布后,相信有不少人发现:在2019的测评车型中,关于座椅约束系统的评价,优秀比例仅为37%,甚至都没有过半。大家肯定会问:约束系统到底
在C-IASI 2019年度报告发布后,相信有不少人发现:在2019的测评车型中,关于座椅约束系统的评价,优秀比例仅为37%,甚至都没有过半。
 
大家肯定会问:约束系统到底是什么?
艾迪汽车告诉你,汽车座椅约束系统是指汽车发生碰撞时车内限制成员运动的全部部件的总称,除了最关键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还包括座椅、仪表板、转向柱、车门、安全玻璃以及内饰件等,是减少汽车碰撞中乘员伤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约束系统主要考核的是正面气囊对假人头部的保护程度、侧面气囊的展开策略及有效覆盖程度、假人姿态的约束等方面。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太专业?用通俗的话来说,当碰撞发生时,要把假人牢牢地固定在座位上,别让他把头伸出窗外,也别让他前倾过度,导致撞到A柱或其他硬物,同时气囊和气帘能够完全有效地覆盖假人的身体部位。
正因为如此,安全气囊表现欠佳,成为了约束系统评价整体偏低的重要原因。
 
安全气囊
表现欠佳实力背锅
从测评报告中可以发现,侧气帘的配置率仍然偏低。2019年测评的车型中,只有16款配置了侧气帘。
 
在这16款车型中,又有9款车型侧气帘展开后覆盖范围有限,其中还有一款没有展开。
 
侧气帘发挥不足,就会像上图一样,假人会与车门、玻璃等硬体结构直接相撞。
正面安全气囊虽已成为了标配,但是却不太合格。2019年的测评车型中,但有15款车的气囊在碰撞发生时,只会发挥了局部和极小的作用。
 
如果安全气囊发挥正常,假人会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与完全展开的正面气囊接触,然后开始回弹。
 
如果安全气囊只能发挥局部作用,就会像上方的假人一样,气囊只起到了蜻蜓点水式的缓冲,随后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撞上安全气囊前方的硬体结构。
 
只能发挥极小作用的安全气囊,甚至可能不会和假人头部产生任何接触,假人头部会直接硬体结构相撞。
 
正面气囊和侧面气帘之所以没有发挥出保护作用,一是本身覆盖范围存在不足。覆盖面积小,保护的范围也十分有限,人的头部可能不会与气囊产生接触。
二是气囊的保护过程属于一个系统的设计,涉及到精确控制气囊起爆时间、火药填充量、气囊大小和形状、泄气口大小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如果头部接触气囊的时刻相对较晚,气囊已经泄气较多,对头部的支撑力会不够,起不到应有的缓冲效果,人的头部就可能与车体碰撞。
要实现座椅约束系统优秀,安全气囊和侧气帘的配置必不可少,而且还需要气囊的覆盖范围足够大,能够在碰撞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展开,对乘员施予保护。
 
不稳的安全带
不是好安全带
在2019的测评中,有12款车型出现了乘员过度前倾的情况,这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安全带的影响。
理想状态下,安全带会在碰撞发生的那一刻死死地把“人”按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后,缓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而使肋骨受伤。
 
乘员之所以过度前倾,一是因为安全带设计不合理,缺乏对上部躯干的有效约束,束缚过松,二是安全带本身性能不足,未能在碰撞时有力地将乘员牢牢固定在座椅上。
要实现良好的约束,安全带还需要与座椅一起对乘员定位,缓解碰撞强度。如果坐垫深度过大,人体躯干会不得不前移,碰撞发生时,乘员不仅容易前倾,安全带还会在腰椎产生较大冲击。同时,座椅靠背的强度、倾角都需要合理设计,符合人体工学,避免乘员发生滑动、上窜,形成非正常坐姿,增加风险。
 
此外,预警式安全带也是约束系统的重要部分。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预警式安全带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目前三点式安全带基本成为了标配,预警式安全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配置率。
因此,要防止乘员过度前倾,不仅要优化安全带的设计,使安全带与座椅形成有效的搭配,预警式安全带的配置同时也十分重要。
综上:座椅约束系统的优秀率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侧气帘等安全配置的标配率仍然较低造成的,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目前标配的安全配置本身仍需优化升级,提升保护性能。希望车企能够进一步优化座椅约束系统,提升相关测评的优秀率,更好保障消费者安全。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