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茂东:C-NCAP的诸多质疑对我们是一种鞭策
3月24日,受疫情影响的C-NCAP宣布复工;
4月16日,随着帕萨特正面40%碰撞试验结束,这款备受关注的车型已完成所有C-NCAP试验;
4月30日,2020年度C-NCAP第一批车型评价结果发布……
2020年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每个人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成长了14年的C-NCAP也是一样。在很多人看来,C-NCAP正在经历“信任危机”,但它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和发展中,有所为,同时又有所不为。它没有因为会招来很多非议,而选择不对帕萨特进行测试;也没有因为迫于网络压力,而在规则改版时盲目地增加25%偏置碰撞试验;在疫情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2020年首批四款车型的全部测试……C-NCAP正在经历着什么?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近期,我们对履职两个月的中汽测评管理中心负责人方茂东进行了专访。
“测评中心刚成立,的确遇到不小的挑战”
为整合现有测评资源,使中汽中心各项测评规程内容更加协调、测评工作更加高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初成立了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对相关测评工作进行整合,统筹开展车型选取、车辆采购、测试评价、结果发布、规程协同和更新研究等工作。目前涉及到的测评规程包括C-NCAP、C-ECAP、CCRT和EV-TEST。其中,发展了十多年的C-NCAP一直在聚焦汽车安全;于2015年启动的C-ECAP则是把重心放在“E”(Eco-Car,生态汽车)上,关注乘员健康和环境友好。EV-TEST和CCRT则分别对应新能源车和传统能源车,全面评测消费者关注的各项性能,包括安全、健康、驾乘体验等消费者满意度相关的指标项目。
方茂东介绍,以前各个评测体系都是各自为战,在车型选择、评测项目等方面都存在交叉,个别项目试验方法还不一致,也存在重复测试同一车型的情况。“测评中心成立后,我们初步建立了‘四个统一’的测评运营模式,包括统一选车、统一采购、统一测试和统一发布,与行业建立一站式交流和服务平台,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切实减轻汽车企业要分别对接各个测评管理中心的负担。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系列内部资源优化、外部形象统一的制度体系。另外,我们完成了这些规程的修订工作,围绕差异化定位,精简了规程内容,彻底解决了油耗、车内空气质量、噪声等试验项目不协同和重复测量的问题,四月底修订完成后就开始实施了。”
对于此次整合,方茂东坦言,的确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测评整合后要与原有的测评节奏平稳对接。“这次疫情打乱了之前的试验计划,很多测评试验都延期了,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思考和整合的时间。我们争分夺秒,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选车和买车模式优化,试验流程规范,测评规程技术内容整合协同和运营模式宣贯,以便在疫情平稳后可以迅速切换到正常状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四月底完成了测试并顺利发布了第一批四个车型的C-NCAP结果。”
对现行C-NCAP规则进行修订,不再接受企业自愿申请评价
自2006年成立至今,C-NCAP在规则方面基本遵循着“三年一改”的原则,如今实施的2018版规则要持续到2021年。在测评中心成立后,近期对该版规则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优化更新了车型选取、车辆随机采购、社会监督部分的规则描述;取消企业自愿提出测评申请;取消燃料消耗量附加试验。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在选车方面,不再接受企业自愿申请评价,主要基于车型市场表现选取测评车型。
对于此次调整,方茂东表示:“对C-NCAP 2018版进行修订是一个过渡性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流程,进一步强化C-NCAP 的独立性和透明度;我们围绕‘大安全’定位进行指标体系优化调整,删除不符合定位的油耗测试项目;持续引领和推动安全技术升级,实现与2021版的平稳衔接。”
像国内外所有汽车安全测评规程一样,C-NCAP在14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有企业自愿申请评价,也就是网上炒作的所谓“送检”。实际上,规程上说的很清楚,企业自愿申请评价指的是针对没有被我们抽取到测试的车型,生产厂家主动向我们提出申请评价,并由厂家承担试验费用,国内外各种汽车安全测评都是这么规定的。但无论是我们抽取的车型还是企业自主申请评价的车型,都是由C-NCAP管理中心在事先不告知企业的情况下,到该车型经销商处独立购买试验车辆,保证试验车型与普通消费者购买到的车型完全一致。方茂东谈到,“之前的规程有自愿申请评价,初衷是好的,主要是满足企业追求高安全标准的需求,从流程上也保证了测试的公平、公正性,但经过一些人的炒作和抹黑,还是给大家形成一些误导。为此,我们经过研究决定,不再接受企业资源申请评价,以保证我们测评工作的独立性。此外,为了增加公众参与度和开放度,我们创新性地在每批车型中将新增‘热门车’,会在一些媒体网站以及C-NCAP官网上设立公众投票环节,票数最高的车型被视为‘热门车’,加入该批测评车型。”
如何看待对于C-NCAP的质疑?
十多年来,C-NCAP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汽车安全水平的提升。而近年来,随着正面25%小区域偏置碰撞测试的出现,让C-NCAP站在了风口浪尖,再加上一些热门车型的碰撞事件,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一些人开始抨击C-NCAP。方茂东表示:“一个品牌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质疑对我们是一种鞭策,我们很重视。质疑通常来自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做的真不对,一种是做的对但没有说清楚。”在他看来,C-NCAP一直默默守护大家的安全出行,现在车上常见的各种气囊、儿童座椅ISOFIX、副驾驶安全带提醒等众多安全配置都是在C-NCAP持续努力推动下成为了标配。我们的使命是通过严格的技术要求让汽车厂研发的车辆都能达到C-NCAP五星标准,然后差不多每三年,围绕中国交通事故实际特征不断提高五星标准的内涵,不断推动行业进步。”
那么什么是C-NCAP五星标准?在他看来,就是在基于中国常见实际道路交通事故场景下,碰撞后能够有效保护生命安全。“不仅是要保护自己车内乘员,还要保护对方乘员和车外行人弱势群体的安全。如果仅保护自己车内乘员安全,那么你的车应该越硬越好,但某一天你成为弱势群体一方,又作如何?安全是一个大安全的理念,是一个汽车文明社会的和谐安全。”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一些小概率严苛碰撞场景,方茂东也进行了回应:“这类测试对于汽车安全是好事情,但是我们一直秉持测试评价的场景一定要符合本国实际,也不是越严苛越好。C-NCAP可以做所有严苛的测试,但我们也有自己的坚持,在汽车被动安全整体水平目前达到很高的情况下,我们结合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将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促进方面多做工作。当然,我们也会强化公众参与度和测评透明度,积极接受媒体、公众和政府的监督,消除公众质疑。”
关于新版规则
《C-NCAP管理规则(2021 年版)》马上就要发布征求意见稿了,就大家关注有哪些变化,方茂东表示,“2021版是C-NCAP一次大改版,但其修改的原则依然是基于中国交通事故实际来选取测试场景。例如被动安全方面,我们结合中国交通事故中中等重叠度碰撞较多的特点,计划使用“车-车对撞”的方式代替目前的“车-桩碰撞”来评价乘员保护性能;中国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了,大家很关注电池碰撞安全,我们计划对电动汽车使用侧面柱碰来专门评价碰撞后的乘员保护和电池保护。此外,C-NCAP 2021版计划引入灯光安全测试,以减轻在照明不佳情况下的事故率,这是目前欧洲E-NCAP测试所没有的。”
纯电动/混动(EV/HEV)汽车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问题。至今,2018版规则共测试了13款EV/HEV车型,其中有8款车型获得了5星评价,2款车型获得4星评价,另外3款车型是2星评价。虽然评价结果区分度很大,但目前所有测试车型在电气安全方面都是达标的,试验后都没有出现起火、漏电等情况。在方茂东看来,电动汽车安全不仅有传统的碰撞后乘员保护,还有碰撞后的电安全,C-NCAP测评结果表明我国主流车企可以做到乘员保护和电安全双目标达成的高水准。
方茂东进一步表示,规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行业技术水平普遍达到C-NCAP的高要求时,也就是新一轮规程修订的时候。“我们通过新一轮的规程完善,确定适度超前的新要求,让消费者的安全感更强。像这次2021版C-NCAP新增侧面柱碰撞,将考察侧面碰撞大变形的场景下电池包的安全性,这将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总体安全。”
“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14岁的C-NCAP依然是“曾经的少年”,变化的是规则,不变的是初心。也许围绕它的争论会一直存在,但它真的一直在进步和完善;也许你会说它固执己见,但也说明它有自己的坚持;也许你会说它不够聪明,不知道回避,但它一直都是这样知难而上,不逃避,担起“安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直向前……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NVIDIA 发布 2025 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2024-11-21 13:30
-
Mack卡车为买家推出创新的虚拟现场探索体验
2024-11-21 13:29
-
氢燃料电池卡车从1到100要多长时间?戴姆勒
2024-11-21 13:28
-
聚焦消费者用车极限环境,2024中国汽研汽车
2024-11-21 13:21
-
新能源汽车高寒环境可靠性行驶试验研究
2024-11-21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