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S、ITS到V2X、I2V
TS,基于道路的交通工程系统时期
1978年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把交通工程学科引进中国,逐渐在学术、管理、建设、设计等领域形成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受限于自主研究研发的能力和水平,主要是借鉴了美国的研究成果。建成“通达”的道路,而不是“安全”的道路;依照“标准”建设道路,而不是结合需求“设计”道路;本该依托于“工程”实现经济、执法、教育、环境、能源的效率,“交通工程”却沦为了土建。
结合道路交通中的事件、事故、风险等案例,刘干认为,“治人、治事、治拥堵”思维,一度占据了道路交通管理界理念。交通体系,在整个道路交通环境运行之中,是失败的。
ITS,基于人治的交通管理系统时期
刘干说,交通体系最大的失败,是“人与规则”之间失去了场景的联系与互动,作为法律法规、管理意志、出行需求的最重要的载体——标志标线,不再被人们尊重,甚至于一度有过“不需要设计交通标志”的荒谬言论。于是,出行者的交通行为习惯变得低能,交通事故与拥堵不断上升,出于问责和追责的需要,信号灯、摄像头、信息屏作为“三大件”被光纤和网络接进了交通管理部门的指挥中心。解决了出行的问题吗?并没有,仅仅是解决了出行者的“事后”问题。
视距、空间、速度、时间,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车路协同的根本,更需要科学设置交通标志、标线、红绿灯(统称交通信号)实现环境融合。结合基础的物理知识运用,刘干讲述了新版著作《5G时代的智慧道路交通》(同济大学出版社)的核心内容,方法的智慧,比设施的智能更加重要。面向出行的智慧,应当是研究交通标志、标线、红绿灯这三大载体如何进行数字化应用。
ITS是基于事后的管理,出行者的养成体验、规则习惯并没有因为ITS的出现获得实质性的文明进步。
V2X,交通狂热者们的一场盛宴
自动(无人)驾驶会实现吗?它能够解决现状下的中国交通问题吗?刘干从管控措施与出行需求之间的冲突,风险环境与视觉识别之间的冲突,交通事件与通行能力之间的冲突,诠释了智能网联的意义和作用。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出于狂热的兴趣,有“民科”人士琢磨出花式枢纽立交,有农民打造出“土飞机”,有“巴铁”驶上了秦皇岛大街,更有“水氢”汽车招摇下线,直到“无人”驾驶被资本家捧上了议政桌。它们空间是什么,会成为什么,仍然需要去用科学、智慧辩证地看待,而当下急需的是利用成熟的智能网联技术消灭交通事故、调度交通流运行通畅。
谈到基于智能网联(车联网)的数字化道路系统,刘干通俗地讲解了交通标志从人工视觉识别,到机器视觉识别,再到数字化通信,功能目标和技术路径上的地理、物理、通信等关联性和必然性。车联网已经到来,但绝无可能依赖于汽车连接一切,解决交通问题。涂料制作成图案,它是地面的交通标志,是路权或规则的信息载体。涂料制作成线形,与护栏一样,只不过是低矮的空间隔离设施罢了。在交通研究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标志、标线、红绿灯的功能作用需要被重新认知和定义,这将极大的有利于智能汽车上路行驶放大价值。
无人驾驶的多起车毁人亡案例,告诉了狂热者们V2X的梦是否该醒醒了,回到交通问题的本源:人与规则互动、车与平台互动、数据与环境互动,才是终极的解决之道。
I2V,科学理性的智能网联技术
环境改变行为,环境养成习惯,环境促进文明。通过对欧洲、日本、英国、美国等先进的交通文明国家的图片演示,刘干表示,I2V的理念是设施、环境与人与车之间互动,为人为车提供科学理想的出行环境和体验。
车的数据已经拥有,路和环境的数据已经可以通过各自载体唾手可得,互联网应用已经让万物建立了实质联系。数据在道路交通运行中如何去融合应用?高速公路时空诱导、城市道路三级信号诱导、行人过街智能预警、“超视距”高危路段预警、基于边缘计算的道路事件时通行能力提升,刘干运用真实场景展现了智能网联技术之于未来道路交通的智慧。
- 下一篇:细说采样
- 上一篇:在多种路况中近光灯、远光灯以及防眩光远光灯的眩光对比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燃料电池汽车冬测Workshop黑河站活动总结
2025-01-06 14:33
-
【实验技术服务】微型电机无接触振动噪声实
2025-01-06 10:43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车规芯片
2025-01-06 09:26
-
史上最强操作教程来啦!Mr.HEAD手把手教您
2025-01-06 09:24
-
新型冷却液提升电动车热管理
2025-01-06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