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
为什么人坐上之后,座椅的模态频率会提高?》一文中,提及了名词术语“反节点”。笔者在《电机定子模态的空间特性》一文中曾给出过反节点的定义。对于这个名词术语,有同行希望获得其出处。在这给出其出处及相应的描述:
上段文字出自Peter Avitabile教授的“Modal Space In Our Own Little World”,如下图所示:
这个文档的英文下载地址为:
https://www.wiley.com/college/avitabile/1119222893/Modal_Space_articles/modal_space.html(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跳转至下载页面)。笔者曾翻译过这个系列,在公众号也发布过全部译文,同时免费向同行们提供过这个中文版的pdf版。
在这,笔者还是向各们同行强烈推荐这个经典系列(在笔者看来它就是模态界的葵花宝典),建议多读几遍,每读一遍都会加深你对模态的理解,建议阅读英文原版。如果把这些知识点都融入你的血液中,那么,你对模态的认知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你的NVH知识得到升华。
Peter Avitabile教授2017年底出版的《Modal Testing:A Practitioner's Guide》(中文版为《模态试验实用技术:实践者指南》谭祥军、钱小猛译,2019年由机械工业出版出版)中也囊括了这个系列的不少主题。不说了,有广告嫌疑。
上一篇中,有同行质疑文中有说的不对的地方:直梁两端受压,模态频率应该降低,而笔者在文中说的是刚度加大,模态频率提高。笔者也曾看到别的公众号的推文说,一端固定的杆,在拉预应力的作用下,模态频率会有所增加;在压预应力的作用下,模态频率会有所减少。
在这,笔者先给出上一篇中那段文字的原始出处,然后发表笔者个人的看法,欢迎各位同行拍砖指正!
当直梁两端受拉时,根据材料力学知识可知,结构变形是轴向伸长,而在横向变形则是由粗变细,外形变形由下图中的红虚线变成实线(示意性)。从直观上看,直梁两端受拉时,直梁轴向变长,横向变细,那么,笔者认为,其模态频率应降低。而当两端受压时,变形是一个相反的过程,由实线形状变成红色虚线形状,那么,模态频率应该有所提高。这只是个人直观看法,欢迎拍砖!
注意,这个边界条件是两端自由,而不是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梁。我看到有公众号的推文说,在拉预应力的作用下,模态频率会有所增加;在压预应力的作用下,模态频率会有所减少。针对的是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梁。因此,二者的边界条件是不同的。
当然,以上讨论的是直梁的情况,而我们之前说的是直梁两端受轴向压载荷时,梁向上弯曲,导致其刚度较直梁有所增加,从而提高其模态频率。
那到底,直梁两端受压载荷,发生向上的弯曲时,其模态频率到底是如何变化的呢?当然,笔者认为模态频率是提高的,那么,你怎么看呢?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感兴趣,不妨仿真看看结果。
参考:
1.Peter Avitabile, Modal Space In Our Own Littl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