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评测标准更新内容 - 2020版鞭打试验
座椅/头枕评估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试两部分,首先进行头枕静态几何形状测量和评价,然后将座椅安装到台车上进行模拟追尾碰撞(波形满足特定的几何界限),完成动态测试和评价,进而完成对座椅/头枕的总体评价。
座椅/头枕静态试验规程旨在评估车辆追尾碰撞中头枕几何特征对于减少乘员颈部损伤的影响。
座椅/头枕动态试验规程用于评估座椅/头枕在中低速追尾碰撞中防止颈部伤害的能力。
2020版本相较于2017版本,主要更新内容在动态测试部分,更新如下内容:
1. 对于假人颈部力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更新:
2017版中假人颈部力评价区域如下:
低颈部力区域,区间如下:
最大上颈部剪切力:F≤150N;
最大上颈部拉力: F≤750N;
中颈部力区域,区间如下:
最大上颈部剪切力: 150N<F≤260N;
最大上颈部拉力: 750N<F≤1160N;
高颈部力区域,区间如下:
最大上颈部剪切力: F>260N;
最大上颈部拉力: F>1160N;

2017版标准 - 颈部力区域
图中的两条曲线代表了具有良好几何特征座椅的颈部力30%和75%的边界。低颈部力是指所测得的力等于或低于具有良好几何特征座椅的颈部力的30%(剪力和拉力综合考虑)边界;高颈部力是指所测得的力高于具有良好几何特征座椅的颈部力75%的边界。
在2020版中,假人颈部力评价区域进行了调整:
低颈部力区域,区间如下:
最大上颈部剪切力:F≤88N;
最大上颈部拉力: F≤490N;
中颈部力区域,区间如下:
最大上颈部剪切力: 88N<F≤156N;
最大上颈部拉力: 490N<F≤820N;
高颈部力区域,区间如下:
最大上颈部剪切力: F>156N;
最大上颈部拉力: F>820N;

2020版标准 - 颈部力区域
注:以上力值仅为参考如下图片所预估,非官方值,仅参考,具体的上颈部剪切力及拉力评估流程可以参考评价章程的附录A。
2. 在2020版中增加颈部损伤NIC值评价
依据下表中NIC 分级划分方法,将颈部损伤指标NIC 划分为较低、低、中、高四个等级,等级越低,遭受鞭打伤害的风险越小。
NIC值
NIC分级
NIC≤15
较低
15<NIC≤18
低
18<NIC≤23
中
NIC>23
高
颈部损伤NIC分级
3. 动态评价标准
动态评价根据假人的颈部伤害等级、T1 的X 向加速度和头枕接触时刻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若T1 的X 向加速度和头枕接触时刻均不满足要求,则座椅的动态评价下调一级。动态评价要求详见下表。
颈部伤害等级由假人颈部力等级与颈部损伤NIC 等级共同决定,取二者之中较差等级为颈部伤害等级。

2020版中保研鞭打测试的内容相较于2017版进行了更新,也是基于目前普遍上测试车辆都在此评价项目上获得了优秀(G)的等级,从而进行了标准的更新加严,对于车企及座椅供应商新增了技术研究的要求,后续持续关注各车企在新标准的表现。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测迅乌镇&盐城测试场: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标
2025-02-22 12:39
-
使用示波器对三相电机驱动器进行测量
2025-02-22 12:37
-
上汽集团大乘用车重磅招聘
2025-02-22 12:25
-
GB/T 44173-2024对开门预警DOW的要求
2025-02-22 12:25
-
声音工程:像用PS一样编辑声音
2025-02-21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