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 1月,长安汽车销售251980辆,同比增长87.3%,环比增长25.6%!其中, CS75系列销售42171辆,创下单月销量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3.6%、环比增长75.6%。2月,长安整体销售162708辆,同比增长465.8%。长安CS75系列销量32697辆,继续占据SUV销量榜前端位置。
这样热销的车型,其背后一定有很多走红的原因,设计、功能、空间、价格……等等因素都是考察一台家用车的重点,而今天,咱们要绕开这些话题,从更深入的角度来聊聊CS75PLUS(配置|询价)的开发过程,究竟要进行哪些前期考验和理念设计,才能制造出一款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汽车!
测试项目
在整车开发阶段,耐久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该实验是在极端温差之下,对长安CS75PLUS进行四通道震动耐久试验,和整车震动耐久试验。通过频率和幅度的调整,可以有效检测整车在各种极端使用场景中的安全性能。
一、整车高低温振动耐久试验
ngdesc="https://img2.auto-testing.net/202103/23/100035471.jpg" />
1 在四门两盖的耐久试验中,通过机械臂上千万次的重复开合,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使用50年。保障日常使用中的闭合件耐久安全。
2 对车辆在用户所使用的环境、尘埃、光照等影响下,进行耐久模拟,从而对车辆的振动耐久进行评价。
二、零部件高低温振动耐久试验
ngdesc="https://img2.auto-testing.net/202103/23/100035791.jpg" />
1 该实验通过零部件高低温振动耐久试验,模拟座椅在车内受到不同方向的力,在承载驾驶员的情况下,产生姿态变化,测试座椅的耐久性。
2 除了座椅,通过多轴振动台可用来进行发动机悬置、油箱、HVAC系统、座椅、电器系统、电瓶架、仪表板、排气系统等各个部分在周围环境和部件振动时的耐久性测试。
三、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
ngdesc="https://img2.auto-testing.net/202103/23/100035461.jpg" />
1 利用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模拟汽车所受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载荷,通过轮心传递到汽车其它各个系统零部件;达到车辆实际所受的多向应力状态。
2 利用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还可以在每个角对力和力矩进行六自由度控制,重现路试一阶段所受的多向应力状态,考核整车金属结构件的疲劳强度。
四、环境实验室
ngdesc="https://img2.auto-testing.net/202103/23/100035661.jpg" />
在30平米的环境实验室中,模拟地球上各种极端气候,复核模拟高低温环境温、湿度、日照强度、风速、道路负荷阻力、坡度参数的综合环境,可以对CS75PLUS极限环境下的性能和油耗进行测试。
五、高速车辆稳定性试验
对车辆在高速行驶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ngdesc="https://img2.auto-testing.net/202103/23/100035661.jpg" />
安全设计
一、行人保护
1 总设计:通过造型、总布置和结构设计,降低车辆对车外行人的头部、大腿和小腿的伤害等等。
ngdesc="https://img2.auto-testing.net/202103/23/100035771.jpg" />
2 头部保护:吸能式前罩板(通过对前罩内板结构进行参数化设计,在保证刚度等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罩板的吸能特性,降低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头部吸能空间(通过降低机舱内硬点的高度,增加前罩板的吸能空间,确保头部撞击前罩时不接触到机舱内的部件,降低对行人头部的伤害)。
3 腿部保护:平直的前脸造型以及充足的腿部吸能空间(平直的前脸造型,保证人体腿部在撞击到保险杠时保持一定的平直度,降低韧带拉伤和膝盖破碎的程度,足够的吸能空间保证行人腿部不会撞到防撞横梁上,以免造成更大伤害)、腿部支撑结构(通过上支撑和下支撑的设计,保证人体腿部在撞击到保险杠时保持一定的平直度,降低韧带拉伤和膝盖破碎的程度,下支撑可以同时防止行人被卷到车辆底部,造成二次伤害)。
二、约束系统
预紧式安全带+安全气囊:气囊满足不同人体不同碰撞工况的头胸保护;配备预紧安全带,提前约束人体前倾;
吸能式转向管柱:降低胸部撞击力;为驾驶员提供生存空间。
后排乘坐人员碰撞保护:配备预紧完全带,降低后排人员伤害;座椅设计避免人体臀部过度前移。
三、正面碰撞
1 低速碰撞
通过车身结构和空间布置设计,实现吸能效率最大化,降低低速碰撞过程中,车辆的损伤程度。通过参数化优化手段,自动匹配出前碰横梁、前吸能最优盒截面,提升低速碰撞时吸能效果,;同时优化布置,合理规避,对高价值件局部进行加强,达到降低低速碰撞时维修费用的目标。
ngdesc="https://img2.auto-testing.net/202103/23/100035181.jpg" />
2 高速碰撞
车身结构按照缓冲吸能区和乘员保护区进行设计,通过吸能区设计将碰撞能量进行卸载,通过乘员保护区设计为车内乘员提供完整的生存空间。通过增加传力通道、优化各传力路径结构、对关键的乘员保护区域不计成本的加强、超大面积采用高强钢以上材料,能实现驾驶仓外充分变形吸能、驾驶仓内对乘员盔甲级般保护的安全理念,也才造就了CS75PLUS“钢筋铁骨”般的“明日安全”。
四、侧面碰撞
通过合理的刚度匹配,把侧碰撞击能量尽量通过乘员盆骨以下区域的局部变形吸收,减少乘员躯干和头部受到的冲击伤害,在乘员接触区域通过侧面气囊提供保护,气囊的刚度通过碰撞假人进行标定,保证气囊内部压力不会过硬导致乘员承受过大推动力。也不会过软导致气囊被击穿导致乘员受到较大冲击。车身通过B柱,门槛横梁,车门防撞横梁,B柱上边梁,地板横梁,顶盖横梁进行支撑传力。可承受25吨的侧面撞击力。
ngdesc="https://img2.auto-testing.net/202103/23/100035351.jpg" />
总结:制造一款“完美”的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安全和耐久性层面,也要充分考虑成本问题,在可接受的成本前提下,将安全和耐久性做到最优,就是一台好车的基础!肯在这种“看不见”的环节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让品牌更长久,让口碑一直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