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自动驾驶测试惊艳全场!国产智能汽车Tier1实至名归 ?
昨日,搭载华为ADS的极狐阿尔法S汽车的试驾视频被刷爆全网,华为汽车真的来了!
可以看出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十分成熟,能自主完成红绿灯启停、无保护左转、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等一系列的操作。
与华为合作的公司今日也纷纷大涨。但另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华为的入局将极大地冲击造车新势力,市场也普遍认为华为汽车将成为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
那华为为何能够异军崛起?华为强势入局背后依靠的是什么?
本文解读了华为如何依靠技术切入智能汽车造车市场。
1 从根做起:软件定义汽车,华为从车载通信开始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此前说到,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而华为也是这样做的,汽车在新四化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正经历颠覆式变革,华为依托其深厚的ICT技术储备加速切入智能汽车领域。
华为近年来智能汽车业务加速扩张,已经步入第三个时期。
1、业务探索期(2013-2015):推出车载模块 ME909T,开始布局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
2、合作研发期(2016-2019):凭借 5G 技术的领先优势,与多家车企在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合作。
3、产品落地期(2019-至今) :合作推出整车。
全栈式方案造梦Huawei Inside,极狐阿尔法S是首次尝鲜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华为的战略目标逐步清晰:提供华为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把自己定位成汽车界的 Intel,实现Huawei Inside,对车企进行HI品牌加持。
华为智能汽车部总裁王军指出,华为所提供的增量部件将占整车成本的约1/3。与此同时,其预计汽车智能化程度每提升1%,除美国外的全球零部件市场规模有望扩大33亿美元,
目前华为对不同车企的对于汽车智能化的不同规划共提供了三种商业模式:
1、针对整车能力突出而软件基因相对匮乏的车企,提供全套 HI 解决方案并在车身上印有 HI 的 Logo;
2、针对具备部分软件算法的车企,提供底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车控制三大计算平台及对应的 AOS、HOS、VOS 三大操作系统,方便车企及第三方供应商进行上层应用软件以及自动驾驶决策算法的开发;
3、作为传统 Tier1,为车企提供激光雷达、AR-HUD 等智能化硬件。
刚刚发布即被热捧的极狐阿尔法S,就是北汽新能源将采用华为的全栈式方案所发布的首辆新车。而与华为首批合作的5G汽车车企共有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在内的18家。
芯、网、云三融合:国产智能汽车Tier1实至名归
开源研究认为,华为智能汽车的CC架构的升级路径将是云边端一体化,进而占据车路协同制高点。在CC架构之上,芯片、5G网络、云计算三位一体融合,从而构建统一生态,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多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软硬件高度耦合,激光雷达直面前装量产
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及商业化落地将对原有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格局产生颠覆性作用,感知、决策等核心功能的地位愈发凸显。智能驾驶主要划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部分。
其中,感知系统(环境感知+车辆感知,包括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与耳朵)主要有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方案以及摄像头+雷达的融合感知方案两类;
决策系统(计算平台+软件算法)作为汽车的「大脑」为汽车提供算力支持,并承担来自雷达、摄像头等感知系统的数据处理工作,在短期内快速做出驾驶决策。由于车规级芯片在发热、寿命、网络安全方面的要求相对于消费级有质的飞跃,因此该环节主要被传统ICT巨头如华为、高通、英伟达等所占据。
执行系统(制动、转向、油门、底盘等,相当于人的四肢)在做出决策规划后辅助/替代驾驶员进行车辆控制,是智能驾驶的行动基础。
从上述可以得知在感知和决策环节产业链价值最大,因此华为在这两方面进行了什么样的努力?
感知环节:「爬北坡」上激光雷达,直接面向前装量产
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中,感知层作为自动驾驶的「眼睛」决定了环境建模的方法和效果,对自动驾驶的能力有直接影响。目前感知方案主要包括视觉方案与视觉+激光雷达方案两种。
前者以特斯拉为代表,主要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传感器组成,可获得高帧率、高分辨率的周围环境信息。纯视觉方案成像质量受环境明暗程度影响较大,在恶劣天气和夜晚情况下感知难度提升明显。
特斯拉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领先的软件算法——通过已销售车辆的真实场景数据开发可自主学习的「影子模式」实时训练、优化算法以弥补纯视觉方案的不足,对其他软件能力较弱的车企而言复制难度较大。
华为则和Waymo一样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其他传感器的融合方案。利用多谱勒成像技术构建目标清晰的 3D图像。
华为自2016年开始研发激光雷达,启用「爬北坡战略」直接生产面向前装量产的中长距激光雷达。利用其强大的技术手段,华为半固态式激光雷达价格占优。
华为曾表示,未来其激光雷达成本有望降低至200美元。同时,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微消息,华为已建立第一条车规级激光雷达的Pilot产线并按照年产10万套的节奏推进。
此外,华为还凭借在光电领域的深厚积累,以激光雷达Tier1身份广泛投资光电半导体企业,赋能国内 Tier2,推动国产供应链崛起。
决策环节:软硬件高度耦合,MDC平台推进ADAS与L4级自动驾驶双管齐下
在决策环节,华为基于过硬的软硬件实力选择ADAS与L4并行的智能驾驶策略,有望达到短期盈利与长期技术引领并重的效果。
以ADAS为短期盈利点,并兼顾L4级高阶自动驾驶的自主创新,软硬件技术过硬。
智能座舱:「1+8+N」生态战略延伸,后端收费核心入口
回答了自动驾驶的问题后,华为又以鸿蒙操作系统为根基,推动「1+8+N」生态由手机向平板、耳机等领域扩展。智能汽车作为其关键一环,其后端收费入口——智能座舱意义重大。
根据ICVTank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达364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461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2019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达441.1亿元,预计到2025 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元,2019-2025年CAGR达15%。
华为在这方面,一方面携手比亚迪发力座舱SoC芯片吗,推动国产车规级芯片加速落地。
车规级SoC芯片是智能座舱大屏化、多屏化升级的主流选择,高通凭借消费级芯片 的领先技术切入座舱,先发优势、生态建设优势突出。
华为首款座舱芯片710A的本体即为2018年的麒麟710,预计将与高通820A全面对标。
另一方面,自研鸿蒙操作系统,占据座舱后端收费核心入口。
当前车载操作系统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主要包括基础操作系统、定制型操作系统、ROM型操作系统和手机映射类系统四种。
目前华为采用的是两手抓。短期来看,采用开放式的 HiCar 映射系统通过前装、USB外接、车载智慧屏等方式上车,其迁移成本低、操作便捷,能被比亚迪、新宝骏等众多车厂所接受。
中长期来看,基于分布式架构的鸿蒙OS将打破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壁垒,为消费者提供「1+8+N」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智能电动:深耕通信网络,多合一电驱动高度融合
这一块是华为的优势所在,华为深耕通信基站业务多年,对电驱动控制模块和通信处理技术见解独特。
在电驱动部分,华为推出业界首款超融合的动力域解决方案,实现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在电池部分,华为 Hi Charge直流快充在硬件上采用全灌胶、全隔离防护,支持国内版30kW和国外版20kW两个版本。
智能车云:四大云服务方案助力车云互联,加速自动驾驶场景落地
最后在智能云服务业务上面。华为自动驾驶云服务通过构架高仿真场景库加速自动驾驶上路,提供四大云服务方案:自动驾驶云服务、高精地图云服务、V2X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
- 下一篇:汽车空调通风系统参数设计
- 上一篇:基于环境风洞的环境仓试验结果偏差研究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最新资讯
-
直播|革新汽车仿真:探索 VI-grade 2025.1
2024-11-05 16:03
-
用于高压电池测试的加速度计
2024-11-05 14:44
-
卡特彼勒新一代240吨电动矿卡投入使用
2024-11-05 14:43
-
[法规] 欧盟发布重型车辆事件数据记录仪(E
2024-11-05 14:43
-
城无界野无疆 柴油混动火星9越野版曝时尚越
2024-11-05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