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数据分析

2021-05-20 22:45:06·  来源:CCRT中国汽车消费者满意度测评  作者:李传杰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生产企业不断改进汽车内饰结构设计,使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是非金属材料和黏合剂的大量应用,导致车内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生产企业不断改进汽车内饰结构设计,使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是非金属材料和黏合剂的大量应用,导致车内挥发性污染物积聚危害人体健康,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污染最为显著,苯和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证实存在致癌、致白血病和致基因突变的风险。据相关研究表明,高浓度的VOC会导致气喘、皮肤眼鼻痒、喉咙痛、打喷嚏、呕吐等急性疾病,长期驾乘VOC浓度高的汽车容易诱发哮喘、心脏病、肝脏肾脏免疫水平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

2011年,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随着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重视,车内空气质量也成为消费者买车重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解决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是整个汽车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汽车的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应该层层把控,切实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的车内环境。

以下带大家回顾2014年至2020年车内空气质量情况,通过回顾可以了解目前车内空气质量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数据分析

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于2012年03月01日正式实施以来,各大整车企业分别制定了适用于自身的管控体系,车内空气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通过分析2014年至2020年的整车VOC数据可知,目前车内空气质量整体达标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数据分析1

从2018年至2020年通过汽车行业的努力以及材料行业的技术革新,结合特定物质苯和二甲苯与限值的对比分析结果来看,苯浓度由限值的6%降至3%、二甲苯浓度由限值的7%降至1%,车内空气质量是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与提升的。通过特定物质甲醛和乙醛与限值的对比分析,发现乙醛虽然由118%降至100%,但数值依然较大,醛酮总体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说明车内空气质量还需进一步改善提升。甲醛和乙醛主要来自于汽车座椅、顶棚、地毯、车门内饰板、立柱护板、密封条等车内非金属部件。对于这些重点零部件的管控对于车内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数据分析2

目前车内空气质量不仅仅要满足标准法规的要求,更要迎合消费者对于车内气味舒适性的消费需求。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化学分析室作为CCRT认可的车内空气质量试验室开展了大量的车内空气质量测试研究,依据CCRT测评车型近三年来的气味评价结果来看,车内气味并未有明显改善,能达到3.0级气味等级(良好水平)的车型仅为26.15%,大部分车型气味处于3.5级乃至4.0级的水平,气味类型普遍表现为皮革味、发泡味、塑料味以及酸味等,说明目前车内气味的舒适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数据分析3

在CCRT的测评规程中,不仅仅考察了车辆在常温环境下的车内空气质量,高温模式下的车内空气质量也是重点考察的项目之一。目前高温模式的测试依据是ISO12219-1 2012,模拟车辆在光照下一段时间后的车内空气质量,是消费者的实际使用工况之一。从CCRT的测试结果来看,高温模式的TVOC、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等六项指标为常温模式的1.7至3.8倍,气味等级从常温的3.3级(算数平均值)升至3.5级(算数平均值)。由此可知,车内空气质量在高温模式下无论是客观的数据还是气味的主观评价结果相较常温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化。CCRT也在最新的规则中修订了高温模式的基准值,将其与常温模式保持一致,目的是与国家标准制定的初衷一道,从消费者健康的角度测评车辆性能。目前行业在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道路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汽中心也愿同主机厂一道继续努力提升车内空气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的汽车。

未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逐年提升,这就要求整个行业需更加关注车内空气质量。CCRT会在未来会采用全新检测技术、优化评价方式、丰富测评体系,为消费者理性选车、购车、用车提供全方位参考。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