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为何落户山东?
近期,由潍柴动力牵头承建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山东。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国家创新中心。
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将以山东省为中心,在我国的其他中心城市建设分中心,布局打造“立足山东、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创新服务体系,将通过建立高度市场化的开放运营模式,在治理结构、组织架构、运行管理、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率先突破。
通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任务,该创新中心计划3-5年内突破一批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聚焦燃料电池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及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突破制约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全面提升我国燃料电池产业的技术水平。
国家为什么要在这个领域布局创新中心?含金量极高的“全国唯一”为何能落户山东?
在燃料电池产业化方面,我国膜电极、双极板、电堆及系统研究等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总体规模已与国际发达国家相近,但产业技术水平仍与国际领先水平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燃料电池共性关键技术、应用开发技术和测试评价技术等方面,严重制约了实际应用,以致于短期内难以形成可商业化推广的技术产品方案。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全球传播的形势下,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部分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加剧,国际合作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迫切需要将技术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我国在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安全和产业链安全,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山东有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
山东省凭借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上“起步早”、“基础厚”“产业门类全”等优势,率先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城市群内企业覆盖了氢制取、储运、灌充、加注上游供应环节及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电堆、系统、整车整机及终端应用全领域,并且聚集了关键产业链环节骨干企业。
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山东拥有制氢企业40余家、膜电极企业5家、双极板企业7家、质子交换膜企业1家、催化剂企业3家、碳纸企业1家、空气压缩机企业3家、氢气循环系统企业3家、电堆企业7家、燃料电池系统企业5家、其他关键部件和设备企业16家,主要商用车整车企业4家、专用改装车企业160余家。
从政策层面来看,山东省氢能产业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2020年6月,国内率先发布首个省级氢能产业系统性政府指导文件《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山东省规划到2025年,氢能在商用车、乘用车、船舶、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累计推广10000辆整车,建设100座以上加氢站,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装机容量达200兆瓦,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济南、青岛、潍坊、济宁等市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氢能产业政策。
从牵头单位潍柴动力来看,其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创新能力与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已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领域累计投入40亿元开展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工作,牵头建设了山东省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自主创新、产业整合,已掌控了全球领先的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建成了“单电池-电堆-发动机-整车”的全套研发试验台架,具备了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研发试验能力;建成了万套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形成了覆盖燃料电池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应用与验证全链条技术创新支撑与自主产业化能力。共建单位清华大学等都是燃料电池领域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研究单位和产品应用单位,科研及产业实力突出。
凭借得天独厚的氢能产业优势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实力,随着国家级创新中心项目的顺利开展,山东或将占据未来氢能产业发展的“C位”。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重磅!充电桩CCC认证指定认证机构及检测机
2025-02-25 09:56
-
GB/T 41484-2022对车载超声波雷达的要求
2025-02-25 08:19
-
挑战全球高温气候极端场地|中国汽研智能网
2025-02-24 20:26
-
EV/EVSE强检标准上路,Chroma为您全力把关!
2025-02-24 20:18
-
智能网联公司与澳大利亚ANCAP开展技术交流
2025-02-24 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