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换电安全标准的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换电车辆所经历的典型工况阶段,包括:电池(首次)安装、道路行驶、电池更换。在这三个工况中:

(1)电池(首次)安装,主要可能受到安装操作的冲击,包括来自水汽、灰尘和污染物等的侵入,以及不当操作、不当设计造成的机械损伤和应力集中等。
(2)道路行驶,主要是受行驶振动的冲击,可能造成的橡胶老化、金属疲劳、紧固件松动、脱落等。
(3)电池更换:这个是换电电动汽车特有的工况,频繁地换电会带来换电操作上的冲击,包括水汽、灰尘、污染物等的侵入,以及更换动作带来的机械磨损、机械损伤、应力集中和积累等。
总的来说,会有两个主要的工况带来换电车辆的风险,即行车环境导致的故障和换电过程导致的失效。在明确工况之后,需要明确的是哪些零部件会涉及到换电可能出现的故障,主要的零部件为电池包、换电机构和换电接口。每个零部件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包括:
(1)结构损坏:包括结构件的松动、脱落和变形;换电接口的连接故障等;
(2)密封失效:包括电池包/换电接口漏气漏液、IP防护失效等;
(3)电气故障:包括电池包/换电接口信号间断、换电接口绝缘报警、高压互锁故障等;
(4)环境影响:包括接口温升过高/介质击穿等。
……

基于如上的分析,标准中梳理了16个类型的换电失效模式,分别对应的受影响器件或功能如下:

标准通过两个层面的详细规定来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一个是整车层面,一个是零部件层面。涉及到的测试与章节如下:

整车层面相关的测试旨在验证换电的可行性和换电的可靠性,要求的两个量化指标为道路行驶1.5万公里,换电次数1500/5000次。零部件层面的测试主要来验证换电系统及关键部件的可靠性。这里重点对于换电接口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测试:温升、耐压、绝缘和防护等级,除此之外,连接器的接触电阻,通信工作状态、固定机械的强度等也可作为检测的重点。
从对失效分析的影响也可以看出来,接口界面是换电的核心技术所在,这个界面技术包括了锁上机构等结构技术,以及电连接接口、液冷接口。
整个换电安全的标准可以看作是对常规汽车的一个拓展版,引导大家思考在电池包不断更换的情况下,有哪些潜在的风险需要注意,这些风险可能集中于哪些零部件上,可能会出现什么的故障及危害,在产品开发中如何利用相关测试来最大可能的验证。
最新资讯
-
GB/T 44156-2024对后方交通穿行提示系统RCT
2025-02-24 08:29
-
联合国R46法规对电子后视镜CMS的要求
2025-02-24 08:29
-
电驱减速箱 NVH 分析及优化案例
2025-02-24 08:27
-
Elonroad在加拿大测试卡车轨道充电技术
2025-02-24 08:25
-
日本测试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优先车道”
2025-02-24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