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保护专栏—中汽测评

2021-06-17 23:25:04·  来源: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作者:郝赓,裴元津  
 
提到车辆安全,大家会想到哪些方面呢?我想第一时间涌入脑海的大概会是溃缩吸能、安全气囊、A/B柱强度等词汇。这些关乎车内乘员安全的专业词汇,在近些年来的C-N
提到车辆安全,大家会想到哪些方面呢?我想第一时间涌入脑海的大概会是“溃缩吸能”、“安全气囊”、“A/B柱强度”等词汇。这些关乎车内乘员安全的专业词汇,在近些年来的C-NCAP等安全测评中给关注车辆安全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乘员安全也一直都是衡量车辆安全性能的标杆。但是今天,我们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和讨论车辆安全问题。

假设我们是行人、骑行者等弱势交通参与者,想象一下,人类这种脆弱的脊椎动物与疾驰而来的汽车发生碰撞,如果这个钢筋铁骨的“巨兽”没有任何针对车外行人的保护措施,可想而知,我们面临一个幸福家庭破碎的概率有多大。

而生活中,我们又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着车外弱势交通参与者这一角色,因此无论是出于对我们个人出行安全的考量,亦或是出于对整个社会道路安全的责任,每一位汽车安全从业人员都需要关注和考虑行人保护相关内容。

实际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与弱势交通参与者的碰撞事故屡见不鲜。根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hina In-Depth Accident Study,CIDAS)于2011年至2018年期间调查统计到的4799起交通事故数据显示:乘用车与行人、自行车、电动二轮车、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事故数量占各类型交通事故总数的61.66%,如果仅考虑乘用车交通事故,那么乘用车碰撞弱势交通参与者的事故占乘用车事故总数的比例更是达到惊人的82.13%。换言之,平均每10起乘用车交通事故中,就有8起威胁到弱势交通参与者的人身安全,至于损伤轻重,便要依赖于车辆本身的行人保护性能了。

行人保护专栏—中汽测评

不仅如此,行人等弱势交通参与者在交通事故中的受伤情况也同样严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行人受伤率高且集中在头部与下肢等关键部位,在被调查的交通事故重伤者中,头部受伤率为85.7%,下肢受伤率为48.4%;第二,受伤程度严重,行人受伤部位的损伤程度通常在重度损伤AIS3及以上。

行人保护专栏—中汽测评1

由此可见,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对于减轻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程度至关重要,但是车辆行人保护性能的发展历史却仅有十几年。在2009年,Euro NCAP首次引入行人保护测试项目,初版的评分要求很低,几经改版之后才形成了如今欧洲正在实施的测评规程。C-NCAP经过此前多年的探索、学习和积累,于2018年正式将汽车行人保护性能纳入测试评价范围。

虽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行人保护技术发展较晚,但是行人保护既是汽车安全领域需要共同考虑共同克服的技术难题,也是行业社会责任的诉求。C-NCAP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都将致力于引导汽车安全性能提升、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事故中的人员伤亡。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