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不安全?碰撞试验的测试数据这样说
一方面来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发提高。根据《2021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在2017-2020年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从20%这个比例一路上扬到63%,这一现象在高收入家庭中更为明显,有90%以上的消费者都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连续三年下滑,新能源汽车无异于异军突起,实现了全年两位数的增长。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开新能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日渐增长的销量,日渐频发的事故,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无疑给了消费者一个巨大的疑惑:新能源汽车真的安全吗?
01、碰撞后的电安全
新能源与燃油的不同
如果排除高压驱动系统,新能源汽车其实与燃油车并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因为这套系统的存在,新能源汽车在传统燃油车安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技术要求。一旦发生碰撞,高压系统极有可能受损,从而导致高压电裸露、高压泄露、短路、电池起火等风险,乘员极有可能因此受到二次伤害。
说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相比会有不少人想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毕竟针刺试验的难度,给予了极大的电池安全信心,而电池的防火能力与乘员能否顺利逃生至关重要。
电池安全虽然重要,但这仅仅是其中的一方面,为了保证续航,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都是尽可能的大,这就格外考验整车高压系统结构布局的合理性。
如何理解布局的合理性呢?我们以近日参与了C-IASI测评的比亚迪汉为例,这块车型正巧也搭载的是刀片电池。一般来说,为了布置更多的电池,有的车型会将电池连接到门槛上。比亚迪汉采取的是策略是,通过大截面的高强门槛以及四道横梁,形成电池包与门槛之间的安全空间,对电池形成保护。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的电安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其系统特性,针对性地进行失效模式分析,对产品安全性进行充分的验证。
02、新能源汽车安全
脱胎于燃油车安全技术
在解决完电安全这个问题后,这台新能源汽车就是一台燃油车了。
根据C-IASI的测评显示,比亚迪汉EV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三项关键指数均获得优秀(G)。
在难度最高的25%偏置碰撞中,比亚迪汉利用其车身优势,车身前部分段充分吸能,A、B、C柱,门槛,纵梁等47处关键部位则采用超高强钢及热成型钢材质,用量达到97KG,互相形成充分的支撑,一方面控制碰撞减速度,降低对乘员所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坚固的车身较好的维持了乘员舱的完整性,入侵量得以控制。
从假人伤害来看,比亚迪汉的约束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正面气囊和侧面气囊均有效展开,且展开后覆盖范围充分,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减轻了碰撞产生的作用力。
值得一提的是,C-IASI所测试的车型均为最低配,而比亚迪在最低配中标配了11个安全气囊,包括前后排侧气帘、后排侧气囊、主驾膝部气囊等,这些配置对于安全性的提升,我们已经从测评成绩中得以窥见了。
那么比亚迪汉所采取的这些策略,难道是新能源汽车独有的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正脱胎于燃油车。电动汽车碰撞安全开发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新能源汽车要做的是在传统汽车碰撞安全开发基础上,进行新的主被动安全设计。尽管要解决高压系统安全这个新问题,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无疑是站在了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百年的基石之上。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在接受度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应该聚焦于安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真的不如燃油车吗?
当然不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过程,而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所展现出的优秀一面。
在C-IASI的测评中,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三项关键指数均获得优秀的燃油车占77.8%,而新能源汽车占比80%。
当新老事物开始交替,总会有质疑的声音存在,燃油车、新能源车亦是如此,但整个行业的进步,就是在质疑声中不断证明自己,最终让消费者信服。从此次C-IASI发布的成绩来看,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并不比燃油车低,以比亚迪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通过自身“硬实力”为新能源汽车安全证言。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HEAD acoustics下线检测:最高级别的质量保
2024-11-15 17:09
-
新能源公司与哈尔滨理工大学联合研究中心揭
2024-11-15 17:07
-
标准研究 | 汽车也要保持“头脑清醒”?有
2024-11-15 17:05
-
基础模型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前瞻性作用
2024-11-15 17:03
-
中国汽研智能驾驶自主可控检测装备首批联合
2024-11-15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