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十五周年|持续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C-NCAP

2021-09-12 00:29:49·  
 
2021年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安全试验室成为 Euro NCAP官方认可的试验室,自此,中汽中心C-NCAP又跻身欧洲新车评估之列,这意味着出口欧
2021年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安全试验室成为 Euro NCAP官方认可的试验室,自此,中汽中心C-NCAP又跻身欧洲新车评估之列,这意味着出口欧洲的自主品牌车辆在C-NCAP的官方试验室实施Euro NCAP试验得到的测试结果,Euro NCAP完全认可,大大促进了我国汽车贸易国际合作。

在2006年以前,自主品牌出口屡遭“碰撞门”,缘于当时在国外的NCAP测试中表现并不理想。15年来,C-NCAP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不断完善测试场景,披荆斩棘劈出一条“中国标准引领世界方案”之路,为中国汽车安全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的自主品牌,在国外做NCAP试验也能应对自如了。如此骄人业绩背后,中汽中心科研工作者所贡献的才华成为一种传世智慧,所谱写的创新故事化作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奋进。

坚持本土化,全球首倡后排假人测试
“我们是第一个在后排安放假人测试的,这在全球NCAP属于首例。”谈到C-NCAP深度结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特色,C-NCAP管理中心第一任主任赵航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激动不已,“这是我建议的,主要就是根据中国实际用车情形。”
C-NCAP管理中心第一任主任赵航
 
时光倒回到15年前的本世纪初,那时的中国刚入世不久,汽车产销量、保有量迅速增长,轿车开始陆续进入家庭。可是与欧美一人一车的消费情况不同,中国基本上是一家一辆车,全家出行都用,后排经常有乘员,使用率很高。
“所以我们根据中国的使用情况,后排要加假人,测试后排的安全性。那会儿06年,有别的NCAP建议直接都用他们的,标准一致起来,我说不行,我们要形成中国自己的C-NCAP特点和使用要求,服务中国的消费者。”赵航谈到。
于是,2006年第一版C-NCAP便设有后排假人测试评估,一个5%女性假人和一个儿童假人,两个假人的安放、测评都是中国首创,相关试验完全靠自己摸索研究。
C-NCAP后排假人测试场景
从2006版首倡到2009版正式纳入测评,后排假人测试已在C-NCAP成熟实践了15年。直到最近,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Euro NCAP也开始系统考虑将后排假人纳入整体评价,并取经“中国经验”。C-NCAP以自己勇于“中国特色”的坚持,逐渐成长为可供世界交流参考的安全测评方案。

立足中国实际,关键标准贴合国情

熟悉C-NCAP的人,一般都了解,与始于美国IIHS NCAP的25%小区域重叠碰撞不同,C-NCAP始终采用40%的重叠碰撞测试。不同的重叠碰撞面积和区域,使得测试效果完全不同。
在曾任C-NCAP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的文宝忠看来,“美国高速路车很近,有可能出现擦肩而过、避让不及的情况,我们的高速路,四车道很宽,中间还有护栏,出现25%重叠碰撞概率很低。不能拿别人的强加给我们,太主观了,不符合中国国情。”
而通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数据分析也显示,在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中等重叠是前部碰撞的主要形态,在全部前碰事故中占比49.6%,在严重交通事故(气囊展开)中占比56%。
C-NCAP 40%重叠碰撞测试场景

领先世界的中国行人保护测试

如果说2018版C-NCAP还只是全球NCAP秘书长所认为的“发展前景很好”,那么即将于2022年1月实施的2021版C-NCAP,则在前沿科技陆续展露头角,技术引领与规则互认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根据中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从2011年至2018年,乘用车碰撞事故有80%都是车外人员的弱势道路使用者和乘用车碰撞,这些弱势道路使用者不仅仅包括行人,还包括自行车、电瓶车的骑行者。

C-NCAP 历史版本变化

“结合中国的实际道路场景和中国电瓶车尺寸规格、包括中国人的身高,2021版C-NCAP把头部仿真测试区域从2100毫米扩大到2300毫米,且加入腿部APLI先进腿型碰撞器,更能代表人车撞击的事故场景真实情况。”在C-NCAP行人保护试验技术专家毕腾飞看来,中国的行人保护测试比国外早一年更新发布,且测试技术实现本土化自主研发之余,已与国外先进机构并驾齐驱。
据悉,目前澳大利亚NCAP和拉丁NCAP有意借鉴C-NCAP行人保护腿部评价指标和规则。自2006年成立以来,C-NCAP一直面向世界、立足国情,以国际先进NCAP为标杆进行本土化再造,然而,这一次,15年之后,C-NCAP将越来越承担起引领国际的角色。

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简称“中汽测评”)是负责运营C-NCAP、CCRT等测评项目的管理机构。中汽测评以引领汽车行业进步、支撑汽车强国为使命,通过独立、公正、专业、开放的测试评价,服务消费者,当好选车购车参谋,促进汽车质量提升和新技术应用,助力中国汽车产品走向世界。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