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混合动力的一种重要技术路线,48V在代替传统燃油车的历程中占距一席之地。48V系统是一个轻混系统,相比高压混动系统而言,成本更低,却可以达到高压混动系统(电池电压>100V)大部分节能效果,48V轻混系统是高压轻混系统成本的30%,却能达到高压轻混系统70%的节能效果。所以,很多汽车厂商都应用了48V轻混系统,但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给用户带来问题,为了减少用户抱怨,48V系统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根据电机的布置方式,48V轻混系统的形式由P0发展出了P1、P2、P3、P4,还有复合型。位置的演化过程,其实都是电机和发动机逐渐解耦的过程。不管是哪种形式,48V系统主要还是由48V锂电池、48V电机和DCDC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启停功能、电动助力、能量回收、扭矩分配和电源管理等。
在上一篇论文《浅谈汽车48V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汽车电器》2019年第8期)里,我们介绍了48V系统的可靠性试验方法,但试验方法中各参数是怎么来的,没有详细介绍,下面具体展开讲一讲。
其实,48V系统受到的环境应力有很多,比如温度、湿度、振动、雨水、冰雪、粉尘等,但在试验室要同时模拟这些环境因素是很难的,我们这次主要考虑温度因素对48V系统的影响。另外,在用户使用车辆的过程中,启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也是需要加强验证的。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这次主要进行48V系统在温度(高温、低温、温度变化)和启停性能这两个因素的考量。
确定了环境应力因子,选择可靠性加速模型就很容易了,这里我们选择科芬-曼森(Coffin-Manson)模型。参考某整车厂的48V系统策略,48V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80℃,启停的工作温度范围为-10~65℃。这里设定48V系统的设计寿命是10年/16万公里。
1)参考行业通用标准及48V系统自身的特点,科芬-曼森指数指定为3.0,48V系统在各温度下的占比见表1
2)知道了各温度点的比率,下面来确定加速模型中的其他参数。
式中,ΔTTest———最高温度80℃与最低温度-40℃的差值,结果是120℃;ΔTFeld———一个温度循环中温度的平均差异,这里设定20℃。知道了这几个参数,我们就能算出ACM为216。
此外,我们设定温度循环次数为7300次,根据下面的公式就能算出加速后的温度循环次数为33.8次,这里取整数34次。
根据环境仓升温和降温速率以及48V系统达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就能算出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了。由于每个环境仓和部件的升温、降温速率不一样,所以这个循环时间可能存在差别,我们通过某环境仓实测得出一个循环需要31.3h。知道了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和总循环次数,不难得出总的试验时间是1057.82h。表2为加速模型参数。
3)通过分析用户使用48V系统的车辆采集数据,计算出各场景用户使用48V系统启停的频次。其中,90%的用户3年实际里程为8万公里,每年使用300天,共进行104000次启停。
4)结合以上数据,我们得出48V启停可靠性试验共有34个循环,每一个循环31.3h,其中-40℃下1.6h,-10℃下2.2h,常温下21h,65℃下2.2h,80℃下0.3h;每个循环中,启停3059次,其中在-10℃和65℃温度下,各启停52次,20℃温度下进行2955次。
试验时,我们将ECU模块程序进行设定,20℃时15s启停一次,-10℃和65℃时2min一次,这个时间间隔可以根据整车的温度场来确定。-40℃和80℃只存储,启停不工作。
1)将功能正常的整车放进环境仓,设定好ECU程序和环境温度,将直流稳压电源设定到48V并给48V电池充电。
2)按照图1进行48V系统可靠性试验,共进行34个循环。
3)每一个循环结束后按照48V系统功能规范检查48V系统各项功能是否完好。
通过上面的可靠性试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车速降为0后,发动机不会停机,但车辆熄火后重新起动,48V系统启停功能又恢复正常了。高温时,48V系统不能启停,12V系统可以启动。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根据48V系统的标定策略和各部件的匹配性能进行分析,通过采集的数据查看问题出现时的工况和场景,还需要查看TCU、ECU和BCM之间的交互信号是否存在指令没发送或不执行的情况。总之,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分析和后续整改验证。
汽车48V系统可靠性的试验方法,虽然有一些加速模型可以参考,但不同整车厂的技术方案和系统成熟度不一样,所以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介绍的48V可靠性试验方法,经过实际项目应用,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