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 || 蒋伟康教授:要在应用中发现问题,科研需要正反馈
为了总结振动噪声行业发展历史、探索未来前进方向,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振噪专委会”)特推出振动噪声技术系列访谈栏目—《大家谈》。栏目邀请振动噪声领域各方向产学研用的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对话,分享振动噪声行业发展历史、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期我们对话的专家是上海交通大学蒋伟康教授,让我们一起跟随蒋老师的科研求索之路,探寻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
蒋伟康,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所长,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计算声学分会主任。1982.7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1990.5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与噪声专业博士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声场可视化理论与应用、声学问题快速计算方法、噪声振动分析与控制等,培养博士生毕业生二十余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6项、“863”课题5项、装备技术预研课题多项和大量企业合作研究项目,发表SCI检索的学报论文80余篇,获上海市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以下自述内容整理自蒋伟康教授与青年学者的对话:)
01、青年学者:蒋老师好!很荣幸能有机会和面对面您交流。我们知道您所在的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可否请您介绍一下实验室的情况、研究方向和课题情况呢?
蒋老师: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叫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它的前身是1995年建成的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初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振动冲击噪声的分析与控制,信号处理与机械故障诊断等。第一次评估之后,2006年我们实验室就更名为现在的名字。目前,实验室主要是依托所在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机械学科为基础建设的,总共五大研究方向,其中噪声振动占有2个,分别是振动冲击噪声分析与控制、系统动力学与信号处理。
至于课题,是从人才培养和对国家、社会的应用价值两个方面考虑的。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学生就业主要是学术领域、装备工业部门、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三个方向,我们针对这三个方向人才的特点,选择研究课题,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
我们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成立40多年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约30%是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课题,属于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另有约50%是面向关键工业部门的装备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其余是社会一般工业企业的应用研究。
第一个方面,是因为我们是大学教授,肯定要重视基础研究,要做原创性的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所以基础研究始终不能放,基础研究要聚焦学科发展,接轨国际前沿。第二个方面,是因为我们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的特点是什么?它反映的是国家重大需求,是科学研究的国家队。作为国家队,就必须承担国家的重大任务,发挥重大作用。对于我们方向来说,涉及的就是面向国家重大装备的振动噪声控制,这些高新技术被应用于方方面面,例如水下的航行器、水面的舰船、天上的飞机等等。第三个方面,是因为我们要为国家制造业的升级做贡献。中国制造业现阶段处于发展、升级、突破的一个过程中,无论出于哪些角度考虑,我们都理应为社会服务。
02、青年学者:如果学生未来想在振动噪声领域发展,您认为他们在学校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才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行业的需求?
蒋老师:最重要的肯定还是学好基础。我在给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上基础的机械振动课程时,发现学生们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甚至表现出不太正常的情况。因为他们的成绩分布并不是一个正态分布,而是有前后两个分数段,第一个分数段均值高达90左右,而第二个要低得多。他们明明是同一个高考分数段群体进了交大,为何现在变成了两个群体?分数背后实际上是大学生活有不同的过法,或者不同的学习方法,导致了学习效果的巨大差异。所以我想说,如果你想搞技术的话,大学四年应该是不断努力学习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这个想法要不得!
再有一点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思考自己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做学术、做工程、还是其他工作,只要对社会发展有价值,都是可以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宽容度很大,机会也很多,只要做有意义的工作,都可能成功。如果没成熟想法的话,可以多去参加一些讲座、展览会,多了解一些科学技术动向、工业部门的发展趋势,来帮助自己多累积一些感性的认识。
对于研究生阶段,我觉得踏踏实实最重要。除了课程学习以外,做好课题的研究,并且严格按照科学研究的要求来做。至于课题方向是偏应用型的还是偏基础性的,关系不大,你必须得先把一件事情做好。
除此之外,我认为研究生还要表现出工作上的责任心,懂得与人沟通,遇到问题能够去寻求导师的资源、其他团队的资源,这些都能提升工作能力。这里我提一个指标,就是老师(或上级)交给你的工作多不多。给你的工作多,你能做好并且让上级操心得少,上级以后就愿意把更重要、更大的事情交给你,这样你自然会发展得很快。而有的人,越干越无事可干,最后混完了,这就是差别。千万不要觉得研究生期间事情少是好事,缺乏的能力会在未来工作中直接暴露出来。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提前想好自己的路;如果你没有想好,那就不妨把技术都学得扎实一些,给自己保留一个变化和选择的余地,千万不要让自己变得没有选择的机会。
03、青年学者:对于年轻人来说,找到研究方向其实是一件困难、甚至随机的事情。在这方面,蒋老师您有哪些建议。
蒋老师: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很常见。现在的大学老师一般都是博士毕业的,那么一般他的第一个课题,往往是延续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这是比较顺其自然的研究方向,但是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考虑:第一,往往博士生毕业后不在原来读博的地方工作,所以你要思考,现在的工作环境还适不适合继续研究原来那个课题。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博士生在导师这里是一个培养环节,导师把这个课题交给你做,是为了让你得到锻炼和培养,并不是说把一个让你一生做研究的方向交给你做,很少有导师这样出题目的。所以导师给你研究题目的出发点,和你的自己长期研究方向,两者是有偏差的,这个偏差要当事人自己去思考和分析。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方向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国外有个研究热点,然后好像自己也挺有兴趣,或者发文章还可以,就跟踪进去研究。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能够在学术上保持一定的灵敏度,关注到学术前沿新的一些发展方向,这是好的。但是我觉得可能还是要做一些思考:这个方向的重要度有多大?并不是所有容易发论文的方向都是有很大研究价值的,论文的引用率和重要度不一定成正比。我个人的理解是,振动噪声这个领域就是一个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科学方向,最后还是要解决工程问题的。
青年学者:蒋老师您是怎么进入到声场可视化这个领域?
蒋老师:其实纯属偶然,最开始是在国外接触到近场声全息,但是我看到全世界所有这个方向的研究都是限定于稳态声场的,可工程应用中,特别是我们机械设备的辐射声场有很多是非稳态的。于是,我就看到了这个需求,然后从单通道的信号处理技术里面借来工具,与声学原理结合,首次提出了循环平稳近场声全息。刚开始是很困难的,20年前单通道的循环平稳信号处理也是很新的,更别提循环平稳声场了,我投稿的论文连审稿人都很难找。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认识这个事情了,你在国际学术圈里面就有了自己的标识,一讲到这个事,那就是某某人做的,大家就会认识你、记住你。所以说,虽然付出了代价,但很值。更重要的是,我拿这个方法解决了好多以前不能解决的工程问题,这是得到最大的一个正反馈。
青年学者:您刚才提到的对非稳态声场可视化的研究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如何从工程应用中发现学术问题,但这个过程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您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蒋老师:没错,这里面其实就是两点要注意。一个就是要始终将理论联系实际,不要和实际脱节,你如果不去了解工程,只是关在房间肯定不行,要保持与工业部门的联系,不断发现他们的技术痛点和需求,这个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就像我刚才讲的经历,成功地借鉴了故障诊断里面的技术。其实我也曾试过很多别的方法,但失败了,比如那个时候小波也很有名,但是与小波结合就没搞成。失败的原因很多,我们都要保持学术上的敏感度,让自己眼界开阔,不一定都去做,但是你得了解每一种学科、每一种技术方法有什么优点、特点,这样的话对你以后萌生一些新的思想是很有帮助的。
交大讲“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都是实,所以务实可能是我们交大人的一个特点,我个人坚持的一个理念也是如此,那就是我们学工程的,就一定要解决工程问题。你如果仅仅是为了写两篇文章,可以说要做的事情、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完全没有必要。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从重要的工程应用中去发现重要的科学问题,发现目前学科不能回答的问题、现有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既能提炼出其中的科学问题,又能通过你解决的问题促进技术的发展,达成科研工作的高效、正反馈进步。
编辑:王聪、刘锋
审阅:沈松
- 下一篇:欧盟发布新ELV指令重大变革
- 上一篇:自动驾驶概述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系统级封装(SiP)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2024-12-23 08:51
-
车载通信框架 --- 智能汽车车载通信架构浅
2024-12-23 08:40
-
全国首例!武汉车网智联公司完成智能网联测
2024-12-23 08:39
-
R54法规对商用车轮胎的要求(下)
2024-12-23 07:39
-
为攻克油冷技术难题,舍弗勒申请一项电机转
2024-12-23 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