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 主要由双离合器系统、 轴齿机构、 选换档机构和电子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机械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下面以图2所示的湿式6档DCT为例进行介绍,该DCT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它主要由多片湿式双离合器、 三轴式齿轮 变速器、 自动换档机构和电子控制液压控制系统等组成, 两个液压驱动的湿式离合 器采用同心布置结构, 使得整个变速器总成具有较小的轴向长度。图中外侧标记为 红色的离合器为奇数档位离合器, 简称离合器 C1;内侧标记为绿色的离合器为偶 数档位离合器, 简称离合器 C2。DCT 有 2 根同轴线的输入轴, 输入轴 1 空套在输 入轴 2 里面。输入轴 1 与离合器 C1 相连, 输入轴 1 上的常啮合齿轮分别与 1 档、 3 档、 5 档齿轮相啮合;输入轴 2 为空心轴, 与离合器 C2 相连, 输入轴 2 上的常啮 合齿轮分别与 2、 4、 6 档齿轮相啮合;倒档齿轮通过倒档轴齿轮 (图中未示出) 与输入轴 1 的常啮合齿轮啮合。也就是说, 离合器 C1 负责 1 档、 3 档、 5 档 、 R 档, 离合器 C2 负责 2、 4、 6 档。与两个输入轴对应的是两个输出轴, 两输出轴通过前端的齿轮与差速器输入齿轮连接, 使得两输出轴都通过差速器输出。各个档位 的换档通过同步器实现, 同步器则通过支承在变速器壳体上的拨叉来推动。两个离 合器的接合、 分离以及拨叉的移动均由液压执行机构完成。
假设 DCT 以 1 档运行, 动力通过离合器的主动部分经 离合器 C1 传递到输入轴 1, 再 经过输入轴 1 上的 1 档齿轮传 递到 1 档同步器, 然后传递到 输出轴。变速器电控单元 TCU 可以根据当前的各种信息判断 变速器是否可以预挂 2 档, 如 果判断可以预挂 2 档, 则可以 提前接合 2 档的同步器。因为 此时 2 档对应的离合器 C2 处于 分离状态不传递动力, 所以 2 档的同步器是在空载条件下进入同步的。当 TCU 决 定从当前的 1 档换到 2 档时, 换档操纵实质上就是将离合器 C1 传递的动力平滑地 过渡到离合器 C2 上, 这就是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档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离合器交 替过程。当离合器 C1 完全分离时, 离合器 C2 就完全进入工作状态, 车辆即在 2 档行驶。工作在其他档位时, 其操纵过程相似, 只是存在升档和降档的不同。在换 档过程中, 发动机的动力始终不间断地被传递到车轮上, 所以这样完成的换档过程 为动力换档。当车辆实现动力换档后, 将极大地提高乘坐舒适性, 同时也能够改善 车辆的经济性及排放特性。
DCT分为干式DCT和湿式DCT, 表1为干式DCT与湿式DCT的性能比较,干式DCT主要应用在中小转矩的车型中,而湿式DCT则可以应用到更大转矩的车型中。干式双离合器和普通离合器一样采用被动冷却,其热容量有限,因此在大功率输入的情况下,系统很快就会达到它的热容极限,远远低于相应液力变矩器或湿式离合器可以达到的极限值。另外,干式离合器摩擦片的磨损也是关系到DCT使用寿命的焦点问题。湿式离合器采用的是润滑油的主动冷却,热容量大,但湿式离合器必须与控制动作执行机构和冷却液压系统相结合,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同时液压泵的损失也会导致高的燃油消耗。
以下对各公司开发的DCT加以分析, 图4所示为吉利湿式7DCT, 图5所示为格特拉克湿式7DCT, 图6所示为江淮湿式 6DCT, 图7所示为大众湿式6DCT。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湿式DCT传动方案布置还是以2根输出轴布置形式居多,格特拉克DCT采用了3根输出轴的布置形式,虽有利于控制轴向长度及倒档速比的匹配,但使零部件数量增多,径向空间加大。目前新开发的项目大多采用主动齿轮共用的设计原则(4/6 档、3/5 档等共用主动齿轮),这样有利于缩短轴向尺寸、降低重量、提高传动系统的传递效率。另外,1档及R档应尽量布置在不同的输入轴上, 这样有利于均衡离合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缩短倒档换1档的换档时间。
图8所示为吉利干式7DCT, 图9所示为格特拉克干式6DCT, 图10所示为现代干式6DCT,图11所示为大众干式 7DCT。
干式DCT因受干式双离合器转矩容量及热容量的影响,传动能力受到了限制。目前,干式 DCT普遍搭载在中低转矩车型上,所匹配的车型空间较小,且以6档居多,有利于整车布置。1档和倒档全部布置在不同的输入轴上,有利于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缩短换档时间。因干式DCT和MT的润滑方式相同(飞溅润滑),应尽量将低速档布置在一起,并将其所在的输出轴布置在下方,驻车棘轮大都布置在输出轴上,这样有利于减小零部件尺寸,节约布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