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氢能检测 > 正文

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现状与进展分析

2021-11-05 08:43:23·  来源:通用技术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  
 
1、标准现状分析美 国美国的氢能技术国际领先,尤其是在低温液态氢及高压气态氢制取与储运技术方面,同时美国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叉车保有量领先全球。在氢能技术标
 
1、标准现状分析

美 国

美国的氢能技术国际领先,尤其是在低温液态氢及高压气态氢制取与储运技术方面,同时美国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叉车保有量领先全球。在氢能技术标准的制定上,美国也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国家之一。


日 本

日本氢能发展主要集中在氢的生产、运输和应用方面,在氢能燃料电池乘用车和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固定站商业化运作方面是最成功的。


欧 洲

欧盟多年来一直支持氢能研究和创新,尤其是在电解槽、氢燃料补给站和兆瓦级燃料电池方面。欧盟联合氢能项目,规定的内容涉及研制氢能制取、氢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试验规范等方面标准。


中 国

氢能标准GB 4962-198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发布,标志我国开启氢能标准化。2008 年,批准成立了两个氢能技术直接相关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9)及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2),建立了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共发布氢能相关标准超过90项。

通过国内外的对比分析,既体现了国内氢能标准的优势,也发现了潜在的不足。
 
2、国内现有不足

2.1 标准滞后

氢能产业起步阶段制定的标准,表现出了和现如今实际标准需求的不适应和滞后性,我国目前氢能标注主要集中在35MPa气氢的车用部分,在船舶、液氢、加氢站以及70MPa高压气氢方面仍无完善的标准。

2.2 多头管理


国内制定氢能标准的标委会、协会及团体众多,且相互之间分工不明确,导致标准不统一。

2.3 技术薄弱

我国关键材料技术薄弱,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未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不足以支撑标准体系的建设。

2.4 适用性弱


我国现有的标准单一、笼统、松垮、割裂。以氢排为例:
1. 氢排测试,是否需要做气水分离,气水分离要做到什么程度未确定;
2. 瞬时排放氢气浓度不超过8%是否存在风险,是否科学合理,缺乏数据验证。

2.5 国际话语权不足


国外有关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方面的活动十分活跃,重视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以及与技术的同步协调发展工作,同时也非常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并极力将本国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国际化。我国在氢能领域与国际合作不充分,技术和标准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我国氢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不足。

鉴于以上不足之处,重庆市目前有很多优势,下面我们对重庆的优势做了一些分析。

3、重庆市优势分析

>_
>3.1 研发优势
>_
>_
>_
>重庆集合了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在氢能及燃料电池基础机理、先进材料、前端技术、特殊应用等领域形成多项领先成果,为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为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坚实基础。
>_
>3.2 产业优势
>_
>重庆通过自主培育和前期引进,已形成覆盖氢气制储运加、关键材料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整车、检测认证等主要环节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丰富的产业链为氢能及燃料电池标准的推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_
>3.3 检测优势
>_
>_
>_
>重庆汇集了通用技术中国汽研、重庆车检院、重庆特检院等国家级汽车检验检测机构和地方检测院所,在氢气制储运加、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具备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检验检测能力及标准制定能力。规划五大试验室
>_
>3.4 平台优势
>_
>重庆平台优势明显,建有国内首个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有全国第四个、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标准创新基地,并成立了重庆市氢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进行氢能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3.5 其他优势

企业标准“领跑者”:由国务院联合有关部委发布实施的一项措施,旨在通过先进企业标准的带动引领,不断提升标准供给水平,最终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4、发展建议

4.1、建立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氢能产业链的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标准的制定,保障标准的系统性。


4.2、深化研产检用协同

加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品研发、生产、检测、应用端的协同,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来支撑相关标准的建立健全。

4.3、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标准制订

企业、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国外和国际标准会议,了解新动向、推广国家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科技合作

通过开展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进行质子交换膜等基础材料研究,建立相关标准体系。

装备开发

加强燃料电池等相关测试装备联合开发,以先进设备推动检测技术创新,完善优化标准体系。

4.4、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试验实例



乘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试验

依托国家重点专项课题,编写燃料电池乘用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测评规程,已完成某车企增程式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测试。

乘用车低温冷启动性能试验

完成燃料电池乘用车低温冷启动测评规程编制,分发动机低温启动试验和车辆起步试验。完成某车企增程式燃料电池乘用车-30℃冷启动试验,系国内首次成功启动案例。

燃料电池大巴百公里氢气消耗量性能试验

通用技术中国汽研带环境舱的重型转鼓系国内唯一涉氢重型转鼓,已完成燃料电池大巴在中国典型城市工况、郊区工况和综合工况下的百公里氢气消耗量的测定。

总 结

检测机构作为产、学、研、检、用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用技术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体系发展:
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建立氢能动力全流程的测试能力体系,实现氢能产品全产业链检测能力;
完善标准体系:承接应用端,结合测试验证,推动氢能标准体系从产业前端往产业后端延伸;
推动标准提升:广泛参与国内国际合作,通过测试技术研究和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标准先进性。

图/文:通用技术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