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内燃发动机驱动的车辆,如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氢动力和太阳能汽车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突破,未来5~10年内电动汽车将普及
电池类型包括锂离子、燃料、镍氢、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乘用车、公交客车、物流轻卡、电动微面、观光车、老年代步车、公路货车、货运叉车等
“小三电”如逆变/变频器、车载充电机、车载电子设备等
特斯拉MODEL S电池组重达900多公斤,由7104节18650电芯组成
电池管理系统(BMS):主体和温度、电压、电流传感器等
电池箱:支撑、固定、包围电池组的箱体,包含上盖和下托盘,辅助元器件如连接件、护板、螺栓等
辅助元器件:包括如熔断器、继电器、分流器、接插件、紧急开关、烟雾传感器、维修开关、密封条、绝缘材料等
动力电池的最关键性能指标是能量密度(Wh/Kg),不断提升中
车辆实际续航能力受热管理(Thermal Management)能力影响极大
——充/放电过程发热大、温度高,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原则上应控制在0℃~+55℃
通过温度检测、开关充电回路、启停加热/散热等措施使电芯温度范围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总之,当电池受到外力撞击破损、热失控或进水都可能导致严重事故
选择合适电芯(镍氢电池、磷酸铁/三元锂离子/锰酸铁锂电池)、内部隔膜材料
主动 /被动+导热材料,加强电池的加温和散热能力,保证每个电池单体工作在合 适的温度范围内和保持电池箱内合理的温度分布,避免单体级别的热失控扩展到整个电池系统的热失控级别
通过对模组的整体灌封,将热量从电池模组传导到散热壳体上,借助灌封胶的高介电强度的优点,能在模组设计中减少间隙的大小
提升设计灵活度,不受机械夹具的约束,能够粘合各种基底材料,令设计更加从容
降低对紧固件的需求,从而简化电池模组设计,优化冷却系统
填充电芯、壳体之间的间隙,缓解由温度差异和弯曲变形引发的应力,缓冲运行振动
聚氨酯灌封胶:毒性较大,容易使人产生过敏症状,生产制作需要十分注意
环氧灌封胶:粘接强度高,防盗版;固化放热大,易有应力,抗冷热变化能力较弱,受冷热冲击时胶体可能开裂,水分、湿气可能渗入到电子元器件内,造成隐患或故障
国外企业有TDK、博世、大陆、德尔福、联合电子、艾默生等
国内企业有欣锐科技、力工新能源、洛阳嘉盛、南京中港电力、富特科技、合肥华耀电子、康灿新能源、英威腾、通合电子、核达中远通、深圳威迈斯、金霆正通、杭州富阳恒泰汽车电器等
国内企业有欣锐科技、力工新能源、洛阳嘉盛、南京中港电力、富特科技、英威腾、通合电子、得润电子、深圳威迈斯、金霆正通、杭州富阳恒泰汽车电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