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乘员安全测评小结
1 历年测试车型安全装备配置
2018-2020年的三年间,C-IASI 2017版规程累计完成73款车型测试。测试车型安全气囊配置率分布如下:主驾安全气囊达100%,副驾安全气囊配置率达99%、前排侧气帘达93%、头部气帘(前后)66%、膝部气囊22%、后排侧气帘5%。

2 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整体表现
C-IASI 2017版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包含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四个工况。测试车型车内乘员整体评价,获得优秀(G)评级占比为58%,16%评级为良好(A)。在车内乘员整体表现上,2020年的整体评价优秀率达87%,较2018年的22%,提升了65个百分点。

(2018-2020年度车型 车内乘员评级占比)

(2018-2020年测试车型结果分布)
3 单个测试工况表现
车内乘员单个测试工况表现提升显著,车内乘员保护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测评结果显示,在正面25%偏置碰撞工况中,测试车型获得良好及以上评级的占比达71%。在侧面碰撞工况中,测试车型获得良好及以上评级的占比达81%。在车顶强度工况中,测试车型获得良好及以上评级的占比达97%。在座椅/头枕测试工况中,测试车型获得良好及以上评级的占比达100%。

• 正面25%偏置碰撞
正面25%偏置碰撞模拟车辆前部一侧与其它车辆、树木或者电线杆发生碰撞的事故形态,主要从约束系统与假人运动、假人伤害、车辆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测评结果显示,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的整体评价、车体结构、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优秀率均有显著提升。2020年的整体评价优秀率达到83%,较2018年的22%,提升了61个百分点;2020年的车体结构优秀率达到78%,较2018年的26%,提升了52个百分点;2020年的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优秀率达到74%,较2018年的13%,提升了61个百分点。

在小偏置碰撞工况中,历年测试车型的车辆结构获得良好及以上评级的占比为73%。从乘员舱结构完整性考核方面,乘员舱下部的评级表现(优秀率79%),好于乘员舱上部的评级表现(优秀率56%)。

• 侧面碰撞
侧面碰撞模拟典型的十字路口碰撞事故形态,主要从假人头部运动保护、假人伤害、车辆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测评结果显示,侧面碰撞试验的整体评价、车体结构、驾驶员头部保护、后排乘员头部保护优秀率均有不同幅度提升。2020年的整体评价优秀率达到83%,较2018年的30%,提升了53个百分点;2020年的车体结构优秀率达到87%,较2018年的52%,提升了35个百分点;2020年的驾驶员头部保护优秀率达到83%,较2018年的48%,提升了35个百分点;2020年的后排乘员头部保护优秀率达到78%,较2018年的52%,提升了26个百分点。

在车辆结构方面,测试车型车身强度有所提升。在侧碰工况中,B柱与驾驶员座椅中线之间的距离均值为16.0cm,明显高于获得优秀评价的阈值(≥12.5cm)。

测评研究显示,侧气帘影响侧面碰撞整体表现。具体表现为,配备侧气帘测试车型,其侧碰整体评价获得良好及以上评级的比例高达98%,其中获得优秀评级比例达到85%;未配备侧气帘测试车型,其侧碰整体评价获得良好及以上评级的比例为48%,无车型取得优秀评级。

• 车顶强度
车顶强度试验用于模拟翻滚事故形态;车顶强度又称顶压,为准静态试验,主要考核车顶抗压能力。车顶强度具体表现方面,测评车型峰值载荷平均值为75238N;部分车型表现突出,其中31款车的车顶强度峰值载荷超过8万N,最高的峰值载荷达122316N。

• 座椅/头枕
在座椅/头枕测试方面,静态测量评估座椅/头枕顶几何形状,动态测试考核座椅/头枕减少颈部伤害能力。座椅/头枕测评结果总体表现优异,整体评价优秀率达到96%;其中,静态评价全部为优秀,动态评价优秀率达到96%。

随着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汽车保险以及车辆安全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C-IASI已对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进行升级,在2017版测评规程的基础上,2020版主要增加乘员侧正面25%偏置(右侧小偏置),并列为选作项,将更加全面地评估车辆乘员保护安全性能。C-IASI 2020版测评规程已于2021年3月31日正式实施,后续将及时对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新规程测评情况进行总结。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测迅乌镇&盐城测试场: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标
2025-02-22 12:39
-
使用示波器对三相电机驱动器进行测量
2025-02-22 12:37
-
上汽集团大乘用车重磅招聘
2025-02-22 12:25
-
GB/T 44173-2024对开门预警DOW的要求
2025-02-22 12:25
-
声音工程:像用PS一样编辑声音
2025-02-21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