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SI 2017版车内称乘员安全指数、包含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四个工况。
2018-2020年,测试车型的车内乘员整体评价中,正面25%偏置碰良好以上评级占比71%,侧面碰撞良好以上评级占比81%,车顶强度良好以上评级占比97%,座椅/头枕(鞭打试验)良好以上评级占比100%,其中静态评价全部为优秀,动态评价优秀率达到96%。
2021年3月31日,C-IASI开始实施2020版测评规章和管理办法,相较于2017版,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增加了正面25%偏置(副驾侧)作为选择项,并对各工况的评价规章进行调整,提高了对车辆安全性能的要求,鞭打试验规章也有更新。
半年后,C-IASI 发布了2020版首批车型测试结果。一共五款车,分别是长安福特锐际,长安马自达CX-30,上汽大众ID.4X,长安UNI-X,广汽本田讴歌RDX。五款车的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评级均为优秀,座椅/头枕(鞭打测试)项评级均为优秀。
相对2017版,2020版的鞭打测试在方法和评价上有哪些改动?
C-IASI 202版第一批测试车型的鞭打试验结果如何?
C-IASI 2020版的挥鞭伤一项,主要调整了动态试验的设置和评价方法。
动态试验设置的调整主要有四个点,分别是 “座椅靠背调节”,“重复性测量”,“假人摆放”,“假人头部加速度”。
2017版要求座椅靠背应调节至躯干角25±1°,如果无法保证,应将靠背调节到使躯干角小于24°的最倾斜位置。
2020版要求座椅靠背应调节至设计位置±1°,如果无法满足则调整到最接近设计角度的位置,若此时HRMD 与头枕发生干涉,则将靠背角调节至25°±1°进行试验。
当厂家未提供设计靠背角时,将靠背角调节至25°±1°。若无法调节座椅靠背至25°±1°,则调节座椅靠背至最接近24°的位置。当设计靠背角小于20°,则调节到20°,当设计靠背角大于30°,则调节到30°
如果测量躯干角与设计值偏差不大于1°,H点与设计值偏差不超过10mm,无需重复测量。
若厂家未提供座椅动态试验位置H点坐标或设计靠背角,或实际测量靠背角和H点超出设计范围,应再进行2次重复性测量。连续3次测量的H点和Backset应该都在±5mm的偏差范围内,如果超出该值,应继续追加测试,确保连续3次测量值满足该±5mm的偏差范围要求。
3次测量的H点的平均值与设计值偏差在±10m内时,以H点的设计值为假人定位依据,否则以三次实测平均值为依据,以Backset的平均值作为假人定位依据。
2017版要求假人骨盆角度为26.5°±2.5°,假人头部向前或者向后倾斜不超过±1°。
2020版要求假人骨盆角度为为设计靠背角+1.5°±2.5°或26.5°±2.5°,假人头部向前或者向后倾斜不超过+3.5°/-0.5°。
因为要计算NIC值,2020版新了增采集假人头部X方向加速度的要求。
动态试验评价的变更主要有三点,分别是“颈部受力评级”,“颈部损伤NIC“,”评级方法“。
2020版假人上颈部剪的伤害等级划分更新如下图,很明显2020版相对更加苛刻。
2020版新增了颈部损伤NIC为评级项,评级方法如下图,高性能值为15,低性能值为23。
在C-NCAP和J-NCAP的鞭打试验中,NIC的高性能值为8,低性能值为30。在Euro-NCAP中值曲线鞭打试验中,NIC的高性能值为11,低性能值为24。
颈部伤害等级不再仅由“颈部力等级”来决定,而是由假人的"颈部力等级”与“颈部损伤NIC 等级”共同决定,取二者之中较差等级为颈部伤害等级。
另外增加了一项降级处理的要求:试验过程中,若座椅滑轨滑动超过(包含)一齿或10mm、座椅高调发生塌陷等非设计性失效,则动态评价降一级。
C-IASI 2020版第一排测试车型的鞭打结果如下,结果看起来都不错,以至于显得标准过于宽松。
静态测量的结果,与目标相比余量都非常大;动态评价结果,颈部受力的标准虽然严苛了不少,但是依旧都能满足。NIC 15的目标值依旧高于绝大部分测试结果。T1加速度虽然都无法满足,但是由于接触时间都能满足要求,因为两者只要有一个能满足即可,所以这一项显得有些鸡肋。
一起期待2023版的规章是否会在此继续做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