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试验:充电安全——充电设施运行操作与维护安全要求

2022-02-21 23:39:09·  来源:汽车测试网  
 
一、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1、充电系统安全风险识别应对设备电气接地、高压绝缘防触电、充电枪老化漏电、过热、过载、防水、防火控制逻辑失效等安全隐患进行日

一、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

1、充电系统安全风险识别

应对设备电气接地、高压绝缘防触电、充电枪老化漏电、过热、过载、防水、防火控制逻辑失效等安全隐患进行日常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风险。

2、安全防范措施

1)充电设备安全防范措施

(1)充电枪:高压直流侧通过充电前的桩端绝缘检测和充电中的车端绝缘检测避免漏电风险。

(2)充电控制逻辑完全满足新国标,要求充电桩,电动汽车完全遵守执行。

(3)通过结构设计、软件仿真方式确保系统散热和防护功能满足要求,同时在系统设计中需对防护或散热失效后具备二次保护功能,确保系统充电过程对环境的适应性。

2)信息安全风险防控

(1)漏洞扫描要求

(a)定期对平台内所有主机进行漏洞扫描,当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或风险预警时,需立即对涉及安全隐患的主机进行漏洞扫描。

(b)漏洞扫描工具应采用通过国家权威测评机构检测的专用扫描工具,漏洞扫描设备、漏洞扫描软件对操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还应搭配使用其它主流扫描工具进行交叉验证。漏洞扫描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漏洞库升级。

(c)漏洞扫描结束后,根据扫描发现的漏洞问题完成漏洞修复工作。“高危”漏洞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修复,“中危漏洞”五个工作日内完成修复,“低危漏洞”当月完成修复。

漏洞修复工作完成后,由安全责任部门进行复测。

(2)风险评估要求

(a)每年对平台进行一次风险评估。委托具备相关风险评估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

(b)根据险评估报告进行整改,对报告中提出的安全风险,开展风险处置。完成风险处置工作后,需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二次评估,验证风险处置工作的有效性。

(c)对风险评估报告及过程文件进行归档备案。

(3)渗透测试要求

(a)每季度对车联网平台进行渗透测试。渗透测试应采用人工渗透测试方式,渗透测试包括但不限于越权、注入、跨站、敏感信息泄露等漏洞的测试。

(b)渗透测试完毕后需出具渗透测试报告,报告中应记录测试时间、测试范围、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

(c)渗透测试结束后,根据测试发现的漏洞问题完成漏洞修复。“高危”漏洞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修复;“中危漏洞”五个工作日内完成修复;“低危漏洞”当月完成修复。漏洞修复工作完成后,由安全责任部门进行复测工作。

二、运行操作

1、运行管理规范化;日常安全运行管理及人责任员落实;制定充电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充电操作安全。

2、安全护具配备齐全。

3、建立健全安全检查机制,时消除运行安全隐患,确保充电操作安全。

4、运行维保人员专业队伍建设

(1)运维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

(2)原则上电工作业时应两人作业,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3)运维人员应掌握电气安全知识,熟练掌握触电急救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三、告警级别与应急处置

(1)充电过程中应设置设备安全告警级别,充电设备根据告警级别进行相对应安全处置方案,包括:绝缘故障处置方案、漏电故障处置方案、泄放回路故障处置方案、防雷故障处置方案。

(2)设备过电压、过电流、过温、过充电能量报警与处置。

四、充电设备维修保养

(1)充电设备运营商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充电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2)检查充电机整体外壳是否平整,查看是否出现凹凸痕迹、划伤、变形等缺陷。

检查充电机内部进线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是否出现不紧固可靠,有锈蚀、毛刺、裂纹等缺陷和损伤;检查充电机内部是否干净整洁,电源模块吸风口防尘网和排风口是否堆满灰尘,若堆满灰尘应及时清理干净,必要时对防尘网进行更换和保养,防止电源模块出现故障。

检查充电机内部内部各电器元件是否出现变色、变形等现场;需及时进行更换维护。检查充电机内部各电器元件连接是否松动;若发现内部各电器元件有松动现象,需及时解决,防止故障出现。

(3)检查充电机主板和电源板连接端子是否松动;若电源板220V 进线端子松动,充电机会出现屏幕不亮,绝缘检测仪不亮,主板上遥信灯同样不亮。需及时接好电源板接线端子。检查充电机内部各器件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显示屏触摸是否有反应;主板与显示屏是否通讯正常,手动充电是否可以正常启动。

(4)检测各类开关、继电器、接触器是否正常工作,触点是否完好,通过万用表测量各类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的通断。检测充电机绝缘电阻,充电机输入回路对地、输出回路对地、输入对输出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

五、充电连接器接口维护方法及要求

充电设备运营商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充电连接器进行维护。维护时,首先需检查充电枪头及充电插座是否清洁干净,枪头插针表面应无积尘,枪头内无泥沙残留。充电枪绝缘帽应无脱落、插针端正且无烧灼氧化变色等异常、插头塑料件无融化迹象、线缆无脱落或破损、充电无过温。

其次,对充电连接器进行清洁保养,用小毛刷清扫充电枪表面灰尘,用气枪清洁充电枪枪头内(充电枪头内控、插针端子表面)灰尘,接着用小毛刷清扫充电桩挂枪座表面及周边灰尘,用气枪清洁充电桩挂枪座内部灰尘。

充电枪闲置状态下或充电结束后,应将充电枪线缆整理好悬挂于充电桩上,并将充电枪插回充电桩挂枪座,防止灰尘进入枪头。

六、充电设施运行安全管理

1、运行维护要求

1)做好充电设备、充电连接器、配电设备日常检查与日常保养

2)充电设备维修管理

3)远程监测与设备维护

4)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充电运营商应建立完善的充电设施管理制度、规范文件、操作规程等的制定。

(1)充电设施运营机构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规范。

(2)充电设施的运营应根据服务环节设置岗位,明确责任人、工作流程、职责,制定岗位操作规程。

(3)充电设施运营机构应设置安全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员,各环节的安全应明确责任人,将运营服务安全管理贯穿于运营服务的全员和全方位。

(4)充电设施运营机构应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普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每月应至少对充电设施运营整体情况进行一次自我评价。

(5)自我评价内容应包括:

检查、评估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检查作业人员的现场记录。

(6)评价前应制定评价计划,成立评价小组。评价后应编写评价报告。

2、安全操作培训

(1)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掌握电动汽车安全知识、用电安全规范、电动汽车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和触电急救法,考核合格后上岗。

(2)管理人员应了解电动汽车的构造和充换电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充换电服务流程。

(3)安全员应了解电动汽车的构造、充电设施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充换电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4)操作人员应了解电动汽车原理及构造,掌握本岗位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5)充换电作业人员应了解动力蓄电池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动汽车充电安全知识、本岗位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6)电池维护人员应了解充换电设备和电动汽车构造,掌握动力蓄电池的基本知识和本岗位操作规程,电池的检测、故障判断和处理。

(7)充电监控人员应了解动力蓄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动力蓄电池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监控系统使用和充电控制方法。

(8)直流充电服务人员应由充电作业人员为用户提供;整车交流充电服务可采用客户自助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

(9)设备或系统应设置各级别的操作权限,防止误操作。

3、安全隐患与排查

应建立对设备的例行检查制度,开展和环节安全隐患分析,及时对故障进行维修、问题排查、维护检修,做好相关记录:

(1)充电设施基础设施应齐全,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维护与检修。

(2)作业人员应对设备定期进行巡视、维护与检修,不应使用故障设备提供充电服务。

(3)电气设备的检修、测试及维修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不应从事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的维修,设备维修前应切断电源。

(4)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各种安全标志,发现有变形、破损或褪色,应进行整修或更换。

(5)巡查安全员应对充电设施进行巡查,纠正违规操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置。

(6)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普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每月应至少对充电设施运营整体情况进行一次自查报告。

(7)辖区内管理的充电设施应有故障和事故记录。

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1)充电设施运营机构应设置应急组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火灾、车辆故障、电池破损燃烧爆炸、供电系统故障、人员触电、电池故障、设备故障等。

(2)应急预案应满足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和物资配备充足;通信畅通;行动迅速、准确等基本要求。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物资、事件等级、报告程序、事故处置方法、快速疏散方法、紧急救护措施、现场保护、清理和善后工作等。

(3)应急预案中涉及的应急设备应在指定场所存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应急预案所需物资的有效性。

(4)每半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的全员培训和演练,针对演练中的问题,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

(5)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