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的主要能量来源为动力电池系统,其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可靠性。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最大的区别是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驱动,而作为衔接电池组、整车系统和电机的重要纽带,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完善的 BMS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并且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组及各电池单芯的运行状态,有效预防电池组自燃,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为保障安全赢得时间。
笔者在梳理电池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测试生产提供理论基础。计划分为5个篇章来整理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关键技术,今天首先聊一下第二篇章单体电池建模研究及模型参数。
单体电池模型用以模拟电池动力学特性动态电池模型,是设计高效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的基础。鉴于等效电路模型简单的结构,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及状态空间方程易于求取的优点,因此非常广泛的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领域中。
建立单体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将模型与电池辨识参数进行配比,同时利用辨识工具完成参数识别,分析电池端电压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并逐步改进电池等效电路模型,提高电池精度,为后期电池状态估计(SOC,SOP,SOE,SOH)提供基础。
参数确定采用三种不同的电流激励,第一个是重复的放电脉冲工步直到电池放电结束,第二个是重复的 HPPC 脉冲工步直到电池放电结束,第三个是改进的 HPPC 脉冲工步,在单个工步中增加不同倍率电流激励,重复该脉冲工步直到电池放电结束。
模型参数确认不能简单的与辨识工况进行对比,还需要复杂的运行工况来验证辨识参数的精度和可靠性。复杂的运行工况包括DST工况、NEDC工况和UDDS工况,使用这三种不同工况对比来验证模型以及参数辨识的可靠性。
参数的确定方法:通常采用Simulink库里的 Simscape 中对应的实际物理元件模块,搭建真实硬件系统的仿真系统,类似与HIL(Hardware in loop),输入信息为动力电池试验电流,试验电压,SOC数据,同时每组输入10℃、25℃、40℃三种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数据,利用实验电流控制电流源对电池模型进行充放电激励,利用电压传感器采集电池模型的端电压与电池实验进行对比。
根据电池模型的响应曲线我们可以知道,电池模型在大电流下、在充放电末期容易产生较大误差,对在相同 SOC 时刻,同样RC参数的值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倍率充放电曲线拟合,且电池内阻在充放电时也会有差异,因此建议在调整SOC索引查找时,0%-10%区间SOC间隔 0.01,10%-20%、90%-100%区间SOC间隔 0.05,其他区间SOC间隔 0.1。
HPPC试验过程时间大概83000s,每1s都会记录电压变化。HPPC中每5% SOC变化,需要静置1小时,可以考虑删除1小时的数据,以此提高数据准确性。
总结:建立单体电芯模型时,需要选择准确的参数评估模型,我们通过对比不同辨识数据对电池模型辨识精度的影响,在考虑精度与复杂度的情况下,分析二阶RC模型的外特性曲线,可以为后续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两点优化建议:
① 合理设置SOC的间隔,尤其在SOC较低和较高的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