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路噪分析
•目的:求出运行工况下激励点的输出力F,分析运行工况下激励点对响应点的贡献
•原理:a*FRF=F (指示点---激励点) F*FRF=a/Pa (激励点---响应点)
•方法:逆矩阵法
一、逆矩阵分析法
1、弱耦合传递路径分析_单参考
加速工况、怠速工况、动力系统
2、强耦合传递路径分析_多参考
匀速工况、底盘系统
3、传递路劲n与参考点m满足:
m≥2n

逆矩阵-强耦合
1、各个路径相互影响,存在耦合
2、采用主贡献量分析方法PCA
各路径分解-生成主贡献量-主贡献量叠加
3、选择权重较高的主贡献量进行分析


强耦合理论模型
二、试验:
力锤敲击法得到FRF
①路噪模型:激励点:前悬架6个*3个方向+后悬架6*3个方向。 (1个激励点对应1个指示点(多个指示点可增加力计算精度),加速度传感器贴在指示点处(靠近激励点),力锤敲击激励点。)
②车内响应点:驾驶员右耳声压、后排右耳声压
③激励=前悬架6*3+后悬架6*3=36 响应=2 共38点 FRF=38*36=1368
运行工况测试得到指示点加速度a及响应点加速度或者声压a/Pa、
①同上测点, 40 Km/h、60Km/h、80Km/h TPA:PCA TPA Model(Definition- FRF Selection- Operational Data Seletion)— TPA Loads(Matrix Invertion) —TPA Result(Contribution)
•设备:48通道主机、1力锤、16三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2麦克风、线若干。
备注:1、路径点要全,否则误差大
2、参考点为路径点的2倍
3、参考点布置在路径点附近20cm左右
4、参考点的响应测试需要保证在同一参考量下实施
5、传递函数测试尽量选用TB车身,在消声室完成
6、传递函数应该需要覆盖到车内响应及参考点
三、问题描述
某车型后排路噪问题分析,后排存在110HZ、144HZ、225HZ三个峰值。

四、TPA Model



五、数据拟合
数据拟合:噪声峰值基本吻合,拟合数据有效

六、激励力
悬架安装点存在与车内噪声相对应的激励力峰值。

七、传递函数NTF
车身安装点到后排乘客的NTF超标严重,主要是后悬架安装位置,超出目标值最大可达15dB。

八、安装点动刚度
车身安装点在拖曳臂Y向,前减震器Z向以及副车架后安装点的X\Z向较低,对底盘系统的隔振性能不利。

九、分析结果
90-130Hz频带主要由右后Z向贡献,其次为右后减震器Z向。

- 下一篇:汽车怠速工况下NVH性能衰减分析
- 上一篇:汽车传动系NVH研究方法及趋势论述
最新资讯
-
中汽中心工程院能量流测试设备上线全新专家
2025-04-03 08:46
-
上新|AutoHawk Extreme 横空出世-新一代实
2025-04-03 08:42
-
「智能座椅」东风日产N7为何敢称“百万级大
2025-04-03 08:31
-
基于加速度计补偿的俯仰角和路面坡度角估计
2025-04-03 08:30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 L3级
2025-04-0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