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框架

2022-10-02 11:00:42·  来源: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智能底盘的低碳要求方面,底盘自身的能耗不容忽视,比如线控制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主动悬架中的电动单元,以及域控制器计算芯片的能耗应努力降低。 

图片

 02
智能底盘的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图思路

总体目标:2030年智能底盘达到产品一流、技术引领。2025年目标:装载自主品牌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的智能底盘在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实现批量应用;智能底盘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部件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30年目标:自主智能底盘和线控执行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初步形成品牌效应;智能底盘总体达到国际先进,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智能底盘形成完整的自主可控产业链;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图片


整个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研制的组织方式是,设立咨询组和总体组。按照两纵四横的理念设六个工作组:两纵是乘用车智能底盘组、商用车智能底盘组、四横是线控制动组、线控转向组、开发与测试平台组、标准规范组。其中乘用车智能底盘组和商用车智能底盘组统领其他四个工作组。 

图片


路线图的研究内容:

  • 一个是智能底盘产业与总体目标、以及2025和2030年的阶段目标。

  • 二是智能底盘的产品、技术和能力的现状分析。

  • 三是路径选择与行动建议,包括2025年、2030年产品与技术发展路径,关键技术指标,关键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图片


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的工作思路是:基于自主可控产业链的总目标,采取跟随发展和赶超发展结合,部件与底盘融合,乘用车与商用车并举,发挥整个行业的力量,充分沟通与交流,制订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 

图片

03
智能底盘的具体目标与技术路径
(1)乘用车智能底盘板块 

图片

 
2025年目标:智能底盘实现平台化,动力性能实现X、Y双向域控,以底盘域控和新一代电气电子架构为特征的智能底盘产品实现批量应用,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2030年目标:智能底盘实现模块化,动力性能实现X、Y、Z三向域控,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和主动控制、支持软硬分离的智能底盘实现量产应用并形成品牌效应;形成完全自主的产业链生态。


图片


关键技术路径是:

  • 智能底盘1.0,底盘纵横向协同线控、实现OTA;空气弹簧批量应用;底盘具备域控、形成标准化接口。

  • 智能底盘2.0,底盘纵横向垂三维协同线控、具备动力学控制全功能的冗余备份;可变减震器批量应用;实现软件定义底盘、形成标准化软件分离

  • 智能底盘3.0,底盘纵横向垂三维协同实现自适应和自学习、全面满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对底盘软件、硬件、通讯的要求;主动悬架产业链生态完整;高度集成的软件定义底盘、OTA升级

图片

 (2)商用车智能底盘板块

图片


2025年目标:产品功能安全、冗余架构满足整车需求、底盘横纵融合协控;技术指标主要考虑安全性和舒适性;市场目标完成L3底盘及子系统量产;自主底盘系统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
2030年目标:产品实现健康管理和动态综合控制;技术指标增加考虑节能性;市场目标完成L4底盘及子系统量产;自主供应商建立国际领导性品牌影响力。 

图片


关键技术路径是,应对L3自动驾驶需求,底盘层面实现子系统冗余,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纵横向独立主动控制、系统健康报警;应对L4自动驾驶需求,底盘域控实现自动驾驶最小备份,纵横向协同控制;应对L5自动驾驶需求,底盘域控实现自动驾驶全功能备份,纵横垂综合协同控制。 

图片

 (3)线控制动系统板块 

图片


路线图线控制动系统指的是通过电助力、全电动等方式提供动力源,对车轮智能施加制动力矩,使车辆实现减速、停车、驻车的系统。包括线控液压、线控气压、EMB、EPB等。


图片


2025年目标:线控液压、气压在电动及燃油高端车型实现批量应用,最高满足L3安全需求;EMB完成样机研制;技术方面,控制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状态估计、传感等部分算法集成到域控;关键部件产业链自主可控。
2030年目标:线控液压、气压实现大规模装车应用,最高满足L4安全需求;EMB完成批量应用;技术方面,控制性能寿命、可靠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实现软硬分离;完整产业链自主可控

图片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