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框架
2025-2030总体目标:完成智能底盘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基于自主产品和研发平台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底盘技术体系。包括定义与术语、技术要求、安全要求、测试方法、开发测试平台、接口等方面.。

路径采用双线并进,一条线是应急,为自主创新疏理、修订、制订标准,其中当前建议优先修改的是线控转向相关国标。

二是基于自主创新,建立自主的标准规范体系。新标准的开发应从冗余系统的标准化研究开始,包括功能、传感、执行器、域控、接口、测试等项目以及各子项的标准化。

后续安排,近期围绕安全、体验、低碳梳理形成整体及各板块关键指标体系,2022年1月完成路线图草案发布,公开征求意见,预期2022年7月完成路线图正式定稿和发布。

线控制动与底盘智能控制工作组
为了进一步凝聚整车、零部件及科研院所优势力量,形成合力,推动线控制动与底盘智能控制共性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21年4月,在三届二次理事会上审议成立了“线控制动与底盘智能控制工作组”,由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张俊智担任工作组主任,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奇瑞新能源副总经理、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倪绍勇,清华大学研究员、汽车新技术研究院总工黄朝胜担任工作组副主任,来自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高校及研究院所等37家单位的41名专家共同组建了工作组。
乘用车智能底盘板块由“乘用车智能底盘组”完成,牵头单位为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目前参与单位包括奇瑞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汽车、瑞立科密、经纬恒润、亚太机电、蜂巢智能转向、一汽集团、万向钱潮、百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国汽智联。
商用车智能底盘板块由“商用车智能底盘组”完成,牵头单位为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目前参与单位包括同济大学、比亚迪、宇通客车、长安新能源、浙江万安科技、蜂巢智能转向、瑞立科密、万向钱潮、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深圳技术大学。
线控制动系统板块由“线控制动系统组”完成,牵头单位为清华大学,目前参与单位包括浙江万安科技、长城汽车、浙江亚太机电、瑞立科密、拿森电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安新能源、蜂巢智能转向、万向钱潮、比亚迪、北京新能源汽车、江铃汽车、一汽集团、中国汽研、精诚工科。
线控转向系统板块由“线控转向组”完成,牵头单位为蜂巢智能转向,目前参与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吉利汽车、北京新能源汽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一汽集团、江铃汽车、长城汽车、一汽解放商用车。
开发与测试平台板块由“开发与测试平台组”完成,牵头单位为清华大学,目前参与单位包括华为、中科院电工所、万向钱潮、一汽解放商用车、比亚迪、中汽中心、蜂巢智能转向、经纬恒润、一汽集团。
标准规范板块由“标准规范组”完成,牵头单位为经纬恒润,目前参与单位包括中汽中心、比亚迪、中国汽研、中科院电工所、一汽解放商用车、清华大学、弗迪动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蜂巢智能转向、百度。
说明:目前单位排序不分先后。
- 下一篇:《汽车软件全景图(2022年)》 | 附下载
- 上一篇:浅谈车载以太网一致性测试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测迅乌镇&盐城测试场: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标
2025-02-22 12:39
-
使用示波器对三相电机驱动器进行测量
2025-02-22 12:37
-
上汽集团大乘用车重磅招聘
2025-02-22 12:25
-
GB/T 44173-2024对开门预警DOW的要求
2025-02-22 12:25
-
声音工程:像用PS一样编辑声音
2025-02-21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