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NI SystemLink软件,通用汽车使用数据保障每个电芯的质量与性能
案例分享
文:Ciro Spigno通用汽车电池系统和分析业务组经理
Arturo Vargas Mercado
NI电动汽车测试首席解决方案营销经理
通用汽车为创造全电动未来做出了大胆的承诺,并且正在进行大量投资,以期兑现这些承诺。除了扩展通用汽车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能力外,该公司还创建了Ultium平台,这是一种全电动汽车(EV)架构和推进系统,其中包括驱动单元、电机、电力电子装置、控制装置,当然还有电池。
借助Ultium,通用汽车正在整合一个平台,用于制造各种电动汽车,从皮卡货车到豪华SUV再到商用送货车。正如预期的那样,这种整合提供了巨大的规模优势,但它也带来了重大责任,要求确保每个组件在安全、成本和性能方面都达到理想状态。这对电池尤其重要,应落实到每一个电芯。
为保障每个电池包中每个电芯的质量,通用汽车正与NI合作建立电芯工程流程,让工程师能够看见所有测试数据,以便他们做出优化产品性能的决策。
数据促进规模化
电动汽车电池掌握着实现电动汽车大规模采用的秘诀,因此测试团队面临着巨大压力,他们的工作是定义和执行测试计划,并快速利用测试数据中的洞察力做出决策、安全地加快开发和部署。但是需要分析多少电池数据才能真正做到零盲点,达到这个规模呢?
为了得到答案,请看下面这个例子。悍马电动汽车电池包有24个模组,每个模组包含8个电芯组。每个电芯组需要每秒进行大约10次电压测量,因此每秒收集1,920个电压测量值。最后,这些测试可能运行长达一年。乘以365天里的秒数,每年将获得60,549,120,000个电压测量值 - 仅电压测量就超过600亿次。还要添加许多其他测量值,例如电流或温度,才能更好地了解需要分析多少数据才能使用,这还仅仅来自测试。然而,要按照通用汽车承诺的安全和性能标准全面测试Ultium电池包,需要使用来自其他流程、测试站、制造流程等位置的数据。这意味着工程师不仅要处理大量数据,还要处理多种格式。
从所有这些数据中获得洞察力供通用汽车工程师使用的端到端过程涉及数据获取、整合、语境化、工程、处理和标记等步骤。使用传统解决方案,这一切都可能实现,但传统方法无法帮助您实现所需的规模和速度。范式转变是必要的。
使用数据来实现规模和速度需要从顺序流程到持续监控和适应性流程的范式转变
借助NI的Systemlink™软件,我们可以安全且简单地将测试数据提供给所有工程师,使他们能够近乎实时地查看所需数据并保存模板以进行后续测试。
——Ciro Spigno,通用汽车电池系统和分析业务组经理
NI的电池测试数据方法自动执行端到端过程,以帮助工程师从测试数据中获得洞察
打破传统,释放数据
以传统方式使用测试数据意味着运行测试、生成报告、分析报告、做出决策并最终投入生产。虽然可以完成工作,但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缩短时间的可能性,因为报告是静态的,并不总是可供所有人使用,生成需要时间,并且不能主动帮助预测测试会发生什么。抛弃这种旧方式需要不断地获取、监控、分析和提供数据。这正是通用汽车正在做的事情,他们希望确保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专家能够按需访问他们几乎实时做出决策所需的数据。
为了实现这一能力,通用汽车投资创建基于Web的云计算工具集,汇聚人才,并建设在架构中包含NI Systemlink™软件的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
安全:通过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和加密功能,保护通用汽车电芯工程的洞察数据
-
可扩展:通过自动执行从数据获取到按需提供数据的端到端流程,节省数千小时的手动工作;同时保留通用汽车工程所需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
开放:确保通用汽车的IT基础结构具备可持续性、合规性和兼容性,以便通用汽车工程师可以使用开源工具、不同的数据库和编程语言,并定义他们分析数据和生成见解所需的仪表板和定制能力。
通用汽车的数据平台将大量使用Systemlink的属性,为工程师提供他们需要的数据,以及使用这些数据改进通用汽车产品的能力。此外,该平台与通用汽车IT基础结构兼容,因而具有可持续性,并且为通用汽车提供一条独立于供应商的发展路线,有利于公司继续发展其电芯业务。
对测试数据的承诺
在NI,我们相信数据会将测试的角色从通过/失败过程提升为产品性能的推动者,因此我们继续投资于电动汽车测试和生命周期分析解决方案,以帮助通用汽车等汽车市场龙头企业实现业务转型,并帮助世界更快地迈入全电动未来。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L2和L3级智能驾驶车辆驾驶员的角色转变研究
2024-11-05 10:34
-
凯瑞装备隆重发布国内首款平带式道路模拟系
2024-11-05 10:33
-
谱尼测试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境外自然人,202
2024-11-05 10:24
-
标准法规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两项汽车电线电
2024-11-05 09:03
-
产业专利分析—智能座舱之人机交互技术
2024-11-05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