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解读《GB 15083-2019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前不久,后台有位朋友希望小编能够对ECE R17新规进行解读。那么接下来就安排几期文章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
本期文章先讲讲ECE R17-9(旧版本)的要求和试验方法,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下期开始介绍ECE R17-10相对ECE R17-9的区别。因为ECE R17-9和现行的GB15083-2019的要求和试验方法相同,所以本文适用于对GB15083-2019的解读。故标题选用<GB15083 解读>。
首先本文仅涉及M1类车辆,其他类型不做介绍。另外GB15083/ECER17-9包含多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将其归纳为安全圆角与吸能要求、所有座椅通用要求、带头枕座椅要求三大部分,具体解析如下。
/ 01 /
安全圆角与吸能要求
1. 技术要求
头枕前面和后面区域
区域1 要求曲率半径大于2.5mm并满足吸能试验要求。
区域2 要求曲率半径大于5mm,如果该区域能满足吸能性试验要求,则允许其曲率半径小于5mm,但不应小于2.5mm。另外该区域表面应加衬垫以避免乘员头部与骨架部分直接接触。
靠背的背面区域
区域1 要求曲率半径大于2.5mm并满足吸能试验的要求。
区域2 要求曲率半径大于5mm,如果该区域能满足吸能性试验要求,则允许其曲率半径小于5mm,但不应小于2.5mm。另外该区域表面应加衬垫以避免乘员头部与骨架部分直接接触。
区域3 要求曲率半径大于3.2mm。
靠背的前面区域
座椅靠背前面的部分不需要考察安全圆角。对于一体式头枕的座椅,靠背R点沿躯干线往上540mm,中轴线两侧85mm内的区域被定义为头枕,那么该区域的前/后部分安全圆角和吸能,应参考头枕部分的要求。
上述所有的要求仅限于在直径165mm的球能够接触到的位置,且硬度小于50shore的部分。另外以下情况可以豁免:
-
表面凸出周围表面高度小于3.2mm,且凸出高度不超过其宽度的一半,其边棱为光滑的部件;
-
最后排座椅、背对背安装座椅的靠背/头枕的背面,满足GB11552的座椅;
-
位于通过每排座椅最低R点的水平平面以下的座椅背面部件;
-
诸如柔性网类部件。
2. 区域定义
座椅调整到设计位置,除非制造商另有要求,靠背躯干尽量接近角度25位置°。区域定义说明如下图所示。
3. 吸能试验
前文提到的“满足吸能试验要求”,试验要求和方法简介如下。详细解读可移步往期文章<头枕吸能试验方法与要求>。
试验要求
减加速度小于80g的持续时间应该大于3ms;试验后没有锐边出现;对于头枕吸能试验,实验过程中头枕的衬垫内或头枕与靠背连接处,不得出现刚性的可致伤害的凸起。
试验方法座椅靠背躯干角25°,头枕最恶劣位置,采用摆锤冲击,头型直径165mm,冲击速度24.1km/h。从后往前斜向下45°角度撞击靠背或者头枕,从前往后水平角度撞击头枕。
/ 02 /
所有座椅通用要求
1. 基本要求
调节和位移装置应该有自锁功能;位移装置的解锁装置应该在外侧接近车门处;前排外侧座椅必须安头枕。
2. 530Nm静态强度试验
该试验适用于所有位置的座椅,试验要求和方法简介如下。详细解读可移步往期文章<座椅靠背及其调节装置强度试验解析>。如果座椅满足<头枕静强度试验>的要求,可以不执行该试验。
试验要求:
座椅骨架、座椅固定装置、调节装置、移位装置及其锁止装置均不应失效。允许产生在碰撞过程中不会增加伤害程度的永久变形(包括裂纹)且能承受规定载荷。试验后,允许或有助于乘员通过的移位装置应处于工作状态,且至少能保证解锁一次,并可按需要移动座椅或座椅的一部分。
试验方法:
座椅靠背躯干角25°,头枕最恶劣位置,通过实验假背,在座椅靠背向后沿着R点施加一个530Nm的扭矩,对于长条座椅,所有位置应该同步加载。
3. 20g空碰撞试验
该试验适用于所有位置的座椅,试验要求和方法简介如下。详细解读可移步往期文章<汽车座椅20g空碰试验解析>。
试验要求:
试验后,允许或有助于乘员通过的移位装置应处于工作状态,且至少能保证解锁一次,并可按需要移动座椅或座椅的一部分;座椅骨架、座椅固定装置、调节装置、移位装置及其锁止装置均不应失效;允许产生在碰撞过程中不会增加伤害程度的永久变形(包括裂纹)且能承受规定载荷; 试验过程中,锁止装置不得松脱。
试验方法:
座椅靠背躯干角25°,头枕最恶劣位置,滑轨最前往后一档或10mm&调高最高做一次,滑轨最后往前一档或10mm&调高最低做一次。座椅安装在滑车上,滑车施加加速度或者减速度,波形要求20g以上加速度大于30ms。
4. 行李箱碰撞试验
该试验适用于最后排座椅。对于三排座椅,如果最后排座椅可移除/折叠放倒以增加行李舱空间,则该试验同样适用于倒数第二排座椅。试验要求和方法简介如下。详细解读可移步往期文章<汽车座椅行李箱冲击试验解析>。
试验要求:
座椅靠背及其锁止装置仍保持在原位置;试验样块应保持在试验座椅靠背的后方; 允许座椅靠背及其紧固件变但头枕部分不超过座椅R点前方150mm处的垂面;靠背部分不超过座椅R点前方100mm处的垂面。试验方法:座椅靠背设计位置,头枕最高位置,滑轨最后往前10mm,调高最低位置。后排座椅安装在滑车上,最后往后200mm,中线往外两侧各摆放质量18kg的刚性块。滑车施加加速度或减速度满足通道曲线要求。
/ 03 /
带头枕座椅的要求
1. 头枕高度
头枕高度要求如下表,测量方法如下图所示。
不可调式头枕可调式头枕前排头枕
不低于800mm [*1]
最高位置不低于800mm [*1],750mm以下无使用位置 [*2]
后排外侧座椅
不低于750mm [*1]最高位置 不低于750mm[*3]后排中间座椅
不低于700mm最高位置 不低于700mm[*3][1] 保证头枕与车顶内饰表面、车窗和车辆结构部件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对于前排座椅可以小于800mm,其他座椅可以小于750mm,但该间隙不应超过25mm,且在低于700mm 时,应无任何“使用位置”。
[2] 若被乘坐时其头枕能自动回到使用位置,则允许头枕在座椅无人乘坐时自动降至高度低于750mm 的位置。
[3] 除前排座椅以外的其他座椅头枕可调到高度低于750mm 的位置,但需对乘员清楚地表明该位置不是头枕的使用位置。
2. 枕用部分高度
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枕用部分的高度按不小于100mm。测量方法如下图。
3. 头枕与靠背间距
对于高度不可调的头枕,其与座椅靠背的间距应不大于60mm。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在头枕调至最低使用位置时,其与座椅靠背顶端的间距应不大于25mm。
4. 头枕间隙
通过如下图示方法测量头枕间隙,如果头枕部分有任何大于60mm的间隙存在,则需参考头枕静强度的试验方法,要求每个对间隙施加载荷(373Nm)后仍满足位移量(102mm)的要求。
5. 头枕宽度
头枕两侧距座椅垂直中心平面的距离都不小于85mm,测量方法如下图。
6. 头枕静强度试验
该试验适用于所有带头枕的座椅,试验要求和方法简介如下。该试验的详细解读可移步往期文章<头枕静强度试验解析>。
试验要求:
加载373Nm后头型相对初始参考线的位移量不超过102mm,加载890N后头枕及其固定装置不会断裂。
试验方法:
座椅靠背躯干角25°,头枕最恶劣位置,通过测试假背,在座椅靠背向后沿着R点施加373Nm的扭矩确定初始参考线。头枕顶部往下65mm,通过头型对头枕后沿着R点施加373Nm的扭矩。如果座椅未出现破坏,头型继续加载到890N。对于长条座椅,所有位置应该同步加载。
7. 头枕高度调整极限
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除使用者故意采用非正常的操作方法之外,应无法使其安装高度超出最高调整极限。
/ 04 /
总结
最后来梳理一遍上述试验条目,并和ECE R17-9的条目进行对照,内容其实都是一样的。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汽车技术合规与海外市场准入系列:巴西
2024-12-26 20:02
-
博世MEMS传感器技术:引领智能化未来
2024-12-26 19:56
-
中国汽研SUPER CRASH超级试验:用极限打造
2024-12-26 19:56
-
整车智驾域功能安全测试服务
2024-12-26 19:51
-
储能安全测试规范UL 9540A 模组&簇层级测试
2024-12-26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