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E R17-10 新规解读
上期文章对旧版ECE R17(现行GB15083)中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头枕相关”和“非头枕相关”两部分。而新版ECE R17的更新则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非头枕相关部分基本不变,头枕相关部分向GTR7靠拢。什么是GTR7?它是联合国“全球汽车技术协定框架”下针对汽车座椅头枕的一套技术法规,欧洲、美国、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都有参与制订。它可以较好地解决FMVSS与ECE R技术内容不兼容的问题。因此不难发现,新增的试验项大都与FMVSS202a相同(似)。


本文从新规中提炼出18项技术要求或试验。闲话少说,直接上货。
1. 座椅安全圆角
该部分内容无更新,具体可查阅上期文章《法规解读<GB 15083-2019>》第一部。

2. 座椅背面吸能性试验
该部分内容无更新。对于装备头枕的座椅,头枕部分背面可采用第6条试验要求和方法。
试验要求:
座椅背面区域1或区域2的减加速度小于80g的持续时间应该大于3ms;试验后没有锐边出现。
试验方法:
座椅靠背躯干角25°,采用摆锤冲击,头型直径165mm,冲击速度24.1km/h。从后往前斜向下45°角度撞击座椅。

3. 座椅靠背静态强度试验
该试验内容无更新,如果座椅满足<头枕静强度试验>的要求,可以不执行该试验。
试验要求:
座椅骨架、座椅固定装置、调节装置、移位装置及其锁止装置均不应失效。允许产生在碰撞过程中不会增加伤害程度的永久变形(包括裂纹)且能承受规定载荷。试验后,允许或有助于乘员通过的移位装置应处于工作状态,且至少能保证解锁一次,并可按需要移动座椅或座椅的一部分。
试验方法:
座椅靠背躯干角25°,通过实验假背,在座椅靠背向后沿着R点施加一个530Nm的扭矩,对于长条座椅,所有位置应该同步加载。

4. 座椅20g空碰试验
该试验内容无更新,试验要求和方法如下。
试验要求:
试验后,允许或有助于乘员通过的移位装置应处于工作状态,且至少能保证解锁一次,并可按需要移动座椅或座椅的一部分;座椅骨架、座椅固定装置、调节装置、移位装置及其锁止装置均不应失效;允许产生在碰撞过程中不会增加伤害程度的永久变形(包括裂纹)且能承受规定载荷; 试验过程中,锁止装置不得松脱。试验方法:座椅靠背躯干角25°,头枕最恶劣位置,滑轨最前往后一档或10mm&调高最高做一次,滑轨最后往前一档或10mm&调高最低做一次。座椅安装在滑车上,滑车施加加速度或者减速度,波形要求20g以上加速度大于30ms。

5. 行李箱碰撞试验
该部分内容无更新,试验要求和方法如下。试验要求:座椅靠背及其锁止装置仍保持在原位置;试验样块应保持在试验座椅靠背的后方; 允许座椅靠背及其紧固件变形,但头枕部分不超过座椅R点前方150mm处的垂面;靠背部分不超过座椅R点前方100mm处的垂面。试验方法:座椅靠背设计位置,头枕最高位置,滑轨最后往前10mm,调高最低位置。后排座椅安装在滑车上,最后往后200mm,中线往外两侧各摆放质量18kg的刚性块。滑车施加加速度或减速度满足通道曲线要求。


6. 头枕吸能试验(后表面)
该部分内容无更新,试验要求和方法如下。
试验要求:
减加速度小于80g的持续时间应该大于3ms;试验后没有锐边出现;对于头枕吸能试验,实验过程中头枕的衬垫内或头枕与靠背连接处,不得出现刚性的可致伤害的凸起。
试验方法:
座椅靠背躯干角25°,头枕最恶劣位置,采用摆锤冲击,头型直径165mm,冲击速度24.1km/h。从后往前斜向下45°角度撞击头枕。

7. 头枕(有效)高度该部分内容用"头枕有效高度"替代了原来的"头枕高度",要求不同,测量方法也不同,具体如下。
试验要求:
前排外侧头枕,最高位置有效高度不小于830mm;前排外侧头枕、前排中间头枕、后排外侧头枕,有效高度不小于720mm;后排中间头枕,有效高度不小于700mm。
试验方法:
大致可以分为如下4步。测量H点和躯干角:座椅调整到设计位置,测量H点与躯干角,H偏差±25mm,躯干角偏差2.5°。2)确认CP点:根据第一步结果,通过公式计算CP点的Z向坐标,头枕调整到中间最后位置,根据坐标在头枕上找到CP点;3)确认IP点:根据CP点X向坐标,通过公式计算IP点X向坐标,根据坐标在头枕上找到IP点;4)计算头枕有效高度:基于IP点X&Z向坐标值,通过公式计算头枕有效高度。

8. 枕用高度
该部分测量方法有更新,需要从IP点开始测量。要求可调头枕的枕用部分的高度不小于100mm,测量方法如下图。

9. 头枕与靠背距离该部分测量方法有更新,新增了一种测试方法供选择。对于高度不可调的头枕,其与座椅靠背的间距应不大于60mm。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在头枕调至最低使用位置时,其与座椅靠背顶端的间距应不大于25mm。测量方法如下图两种均可。

10. 头枕间隙
该部分内容无更新,通过如下图示方法测量头枕间隙,如果头枕部分有任何大于60mm的间隙存在,则需参考头枕静强度的试验方法,要求每个对间隙施加载荷(373Nm)后仍满足位移量(102mm)的要求。

11. 头枕宽度
该部分测量方法有更新,需要从IP点开始测量,要求头枕两侧距座椅垂直中心平面的距离都不小于85mm,测量方法如下图。

12. 头枕吸能试验(前表面)
该部分内容试验方法有更新,从原来的摆锤改成了线冲。那这里会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对于头枕前表面吸能,ECE R25要求是摆锤,ECE R17要求是线冲,何解?
试验要求:
减加速度小于80g的持续时间应该大于3ms;试验后检查无锐边出现。
试验方法:
座椅靠背躯干角25°,头枕最恶劣位置。采用线锤冲击,头型直径165mm,冲击速度24.1km/h,冲击时刻能量152焦耳。从前往后水平撞击头枕,撞击点在头枕前表面区域1内任意点。

13. 头枕静态强度试验
该部分内容试验方法有更新,对加载速度有了明确定义。
试验要求:
加载373Nm后头型相对初始参考线的位移量不超过102mm,加载890N后头枕及其固定装置不会断裂。试验方法:座椅靠背躯干角25°,头枕最恶劣位置,通过测试假背,在座椅靠背向后沿着R点施加373Nm的扭矩确定初始参考线。头枕顶部往下65mm,通过头型对头枕后沿着R点施加373Nm的扭矩。如果座椅未出现破坏,头型继续加载到890N。对于长条座椅,所有位置应该同步加载。

14. 头后间隙
该部分为新增试验项,仅对前排外侧的头枕有要求。
试验要求:
头后间隙不能大于45mm。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4步:1)测量H点和躯干角:座椅调整到设计位置,测量H点与躯干角,H偏差±25mm,躯干角偏差2.5°。2)确认CP点:根据第一步结果,通过公式计算CP点的Z向坐标,头枕高度任意位置,前后在最后位置,根据坐标在头枕上找到CP点;3)计算头后间隙:基于上一步得到的CP点X向坐标值,通过公式计算头后间隙。

15. 头枕垂向高度
该部分为新增内容,主要考察头枕及其固定装置在垂向载荷下的表现。
试验要求:
要求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加载到50N时,头型位移量D1(下图“A-B”距离)不超过25mm;第二次加载到50N时,与第一次的头型位移量差D2-D1(下图“B-C”距离)不超过13mm。
试验方法:
用尺寸Ø165mm×152mm的圆柱体在头枕顶部往下依次施加50N-> 500N-> 0N-> 50N的载荷,输出力-位移曲线。

16. 非使用位置
该部分为新增内容,要求如下:1. 对于主驾座椅头枕,不允许有非使用位置。2. 对于前排外侧座椅头枕,如果摆放HIII 05%假人后,头枕如果可以自动回复到法规要求的最低以上位置,则允许存在非使用位置。3. 对于前排中间、后排座椅头枕,如果满足以下任意一点,则允许存在非使用位置:
-
点火或发动机起动自动从使用位置回复到非使用位置的头枕;
-
头枕从最低使用位置开始折叠或回收至非使用位置时,旋转的角度达到60°;
-
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的躯干角差值大于10°;
-
头枕在非使用位置的最低突出点的厚度S≥40和对躯干角的高度 250≤HLE≤460。
-
在头枕上有非使用位置的提醒标签

17. 头枕高度调整极限
该部分内容无更新。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除使用者故意采用非正常的操作方法之外,应无法使其安装高度超出最高调整极限。18. 低速后碰试验该部分为新增内容,通过动态试验考察座椅头枕抗鞭打性能。如果通过该试验,前排外侧座椅可以不用执行头后间隙试验与静态性能试验,其他位置座椅可以不用执行静态性能试验。静态性能试验包含头枕前表面吸能试验、头枕静态强度试验、头枕垂向强度试验。
试验要求:
上颈部剪力不超过360N,上/下颈部扭矩不超过30Nm,NIC不超过25m^2/s^2。
试验方法:
座椅调整到中间中间位置,靠背设计位置,头枕中间位置。摆放Bio-RID II假人,滑车加速波形曲线如下图所示,目标速度为17.6±9km/h。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突然解散!又一智驾公司总部封楼!
2025-02-24 12:09
-
【直播预告】当"双碳"遇上高压快充:破局新
2025-02-24 12:08
-
直播|车载高速以太网测试技术线上研讨会
2025-02-24 11:11
-
【方案】安全气囊高压钢瓶测试
2025-02-24 10:55
-
直播|德赛西威: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以太网测
2025-02-24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