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基于Dueling Double Deep Q-Network的端到端自主驾驶方法研究

2023-06-07 13:05:57·  来源:汽车测试网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成为了汽车行业的热门研究领域。在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中,分层架构和端到端架构是两种常见的设计方法。尽管分层架构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难度,但端到端架构由于其简洁的结构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ueling Double Deep Q-Network的端到端自主驾驶方法,旨在实现车辆的自学习端到端驾驶。




一、引言


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交通安全、提高驾驶效率和舒适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在自动驾驶系统中,感知、决策和控制是三个关键环节。传统的分层架构将自动驾驶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并由各个模块完成特定的功能,如目标检测、路径规划和车辆控制等。然而,分层架构存在复杂的设计和集成问题,且对不同场景的适应性较弱。


端到端架构是一种新的自动驾驶系统设计思路,它直接从感知输入到输出控制进行端到端学习,无需显式地划分子任务。这种架构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从原始传感器数据中学习特征和决策规则,从而实现更高级别的驾驶能力。然而,端到端架构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网络结构设计和训练过程中的采样效率等问题。


为了克服端到端自主驾驶方法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ueling Double Deep Q-Network(Dueling DQN)的算法。首先,我们设计了适用于端到端车道保持任务的架构,将相机图像和车辆运动信息组合为状态空间,以丰富感知输入。其次,我们介绍了Dueling神经网络结构,通过对动作价值函数的分解,降低了方差并提高了采样效率。最后,我们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The Open Racing Car Simulator (TORCS)平台,并进行了性能评估。



二、方法部分


本文的方法基于Dueling DQN,该算法结合了Dueling网络和Double Q-Learning的思想,以实现更稳定和高效的训练过程。首先,我们介绍了Dueling网络的结构。与传统的Q网络相比,Dueling网络将状态值和动作值分开表示,并通过一个优势函数来计算每个动作的相对优势。这种结构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决策过程中的方差,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学习效果。


接下来,我们详细描述了Dueling DQN算法的训练过程。首先,我们使用经验回放机制来存储和重用驾驶经验,以减少样本之间的相关性。然后,我们采用ε-greedy策略来探索和利用状态空间中的信息,以平衡探索和利用之间的权衡。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均方误差损失函数来度量模型的预测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并通过梯度下降算法来更新网络参数。



三、实验与结果部分


为了评估所提出方法的性能,我们在The Open Racing Car Simulator (TORCS)平台上进行了实验。TORCS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模拟驾驶环境,可以模拟真实的驾驶场景,并提供了车辆的传感器数据和控制接口。我们将所设计的Dueling DQN模型应用于TORCS中的端到端车道保持任务,并与人类驾驶员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端到端自主驾驶方法在TORCS环境中取得了优异的性能。与传统的分层架构方法相比,端到端架构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此外,我们对训练得到的神经网络进行了显著性图的可视化,结果显示网络通过观察车道线来进行驾驶决策,进一步验证了网络学习到的特征和决策规则的有效性。



四、讨论与展望部分


本文提出的基于Dueling DQN的端到端自主驾驶方法在实验中展现了良好的性能,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首先,网络的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驾驶经验和计算资源,对数据和计算的需求较高。其次,网络在复杂场景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和训练算法,以提高采样效率和训练速度。其次,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传感器信息和环境上下文,以提高系统对复杂场景的理解和决策能力。此外,可以结合无监督学习和迁移学习等方法,以降低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ueling Double Deep Q-Network的端到端自主驾驶方法,通过将相机图像和车辆运动信息组合为状态空间,并利用Dueling网络结构和Double Q-Learning算法,实现了车辆的自学习端到端驾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The Open Racing Car Simulator平台上取得了优异的性能,并超过了人类驾驶员的水平。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网络结构和训练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