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的基本理论

2023-07-09 11:59:00·  来源:汽车测试网  
 

A. 定义和特点


疲劳定义为一个材料在反复或周期性的应力或应变作用下,其机械性能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失效的过程。疲劳的主要特点如下:


微观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在疲劳过程中,材料内部会形成微观裂纹,这些裂纹在反复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直至导致结构失效。


周期性应力:造成疲劳的应力必须具有周期性,即应力值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变化。


应力幅值:疲劳的严重程度与应力幅值有关。在同样的循环次数下,应力幅值越大,疲劳破坏越快。


累积效应:疲劳破坏是一个累积过程,即使在疲劳初期,材料的性能可能并未显著降低,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疲劳损伤会逐渐累积。


B. 疲劳破坏的过程和类别


疲劳破坏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裂纹形成,裂纹扩展和最终失效。在裂纹形成阶段,材料内部由于反复的应力作用而形成微观裂纹;在裂纹扩展阶段,这些微观裂纹在继续的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在最终失效阶段,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材料无法承受应力,导致结构失效。


根据应力状态和疲劳特性,疲劳破坏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如高周期疲劳、低周期疲劳、热疲劳、蠕变疲劳等。其中,高周期疲劳是指在高循环次数(一般超过10^6次)下发生的疲劳破坏,应力幅值相对较低;而低周期疲劳则发生在低循环次数(一般小于10^3次)和较高应力幅值的条件下。热疲劳是由于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反复热应力作用引起的,而蠕变疲劳则是在持续的高温和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发生的时间相关的形变和损伤累积过程。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