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踏板模式之殇
5月27日,工信部发布了《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文件中对A型电力再生制动系统作出了规定,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激烈讨论。概而言之,如果该征求意见稿通过,对于曾经导致多起严重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单踏板模式设计,则将明令禁止。这就意味着,驾驶员松开加速踏板后,虽然动能仍可回收、车辆还会减速,但若要完全刹停,必须再踩一脚制动踏板。
回顾笔者近三年在《产品安全与召回》杂志分享的观点文章,有五篇和特斯拉相关,其中三篇涉及单踏板模式。从特斯拉被约谈,到建议对消费者进行新模式的培训,再到厂家最终以赋予车主制动模式选择权的方式实施召回,可以说在付出教育成本和试错成本之后,很多电动汽车车主已经习惯单踏板模式,并感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普惠性。这时工信部出手,对强制性标准进行修订,必然会引起多方争议。
事实上,第一个做单踏板模式的并非特斯拉,而是宝马,该模式也被众多传统车企在其研发的新能源车辆上吸收应用,包括不久前备受瞩目的小米汽车,也具备单踏板模式功能。只不过特斯拉较早采用强制单踏板模式,引发多起事故,所以让人们产生了“单踏板”等于“特斯拉”的错觉。
三年前,随着单踏板模式的广为人知,笔者除了对汽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的惊叹之外,还有对行业对于创新技术包容程度之高的惊讶。就如同“薛定谔的猫”,如果不知道单踏板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则需要有更多的实践应用才会有答案。遗憾的是,不少车主疑似误踩踏板,经历了“单踏板模式之殇”。这时,从消除安全隐患方面考量,借助召回手段,特斯拉将“模式选择权”交还给车主,应该属于皆大欢喜的局面。却没料到,如今标准的修订,不但可能会一棍子打死“薛定谔的猫”,还让已经熟练驾驭并乐在其中的车主们再经历一次“单踏板模式之殇”。
该如何更好地平衡安全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此提出两点想法。首先,国家在实施产品安全监管的“放、管、服”时,应当把握好时间节点,判断好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该“放”,从而既保证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又不会阻碍科技的创新。
其次,可以进一步优化汽车产品沙盒监管模式。一是通过问题导向,灵活调整监管的技术和功能。二是除了“新技术、新功能”外,可以增加“新设计”。通过“单踏板模式”问题,举一反三,比如,隐藏式门把手、女王座驾、异形方向盘等,这些“新设计”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若能将缺陷在“沙盒”之中暴露出来,从而改进设计,则能更好地提高道路行驶的安全系数,发挥“沙盒监管”的最大效力。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荷兰Zepp氢燃料电池卡车-Europa
2024-12-22 10:13
-
NCACFE -车队油耗经济性报告(2024版)
2024-12-22 10:11
-
R54法规对商用车轮胎的要求(上)
2024-12-22 10:10
-
蔚来ET9数字架构解析
2024-12-22 09:53
-
4G/5G网络新时代的高效紧急呼叫系统NG-eCal
2024-12-20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