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 GB/T 18488-2024《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全部内容

2024-06-06 11:42:02·  来源:SysPro系统工程智库  
 


01 标准简介


2021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启动了《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标准的修订计划,该标准将明确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的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适用于驱动电机系统、电机及控制器,以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02 制定背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对驱动系统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因此,GB/T 18488标准的更新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1. 高集成产品广泛应用


2. 新的驱动形式涌现

新的安装位置和工作条件

48V轻混系统部分可提供电驱动力


3. 高压化、高速化成为趋势

防触电:主动放电、被动放电要求

电气安规:耐压、绝缘电阻、接触电流、电位均衡要求

保护功能:高压过压/过温/通讯中断等

超速:超速能力/过速保护

环境适应:IP防护、振动、湿热、冰水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03 主要内容


3.1 标准范围


新版标准明确了其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与标识等。

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驱动电机及驱动电机控制器。

标准限制了:对仅具有发电功能的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等,可参照执行。


备注:GB/T 18488-2024中多处对不同拓扑结构(分体式、集成式)的驱动电机系统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处要多注意!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3.2 标准框架及修订要点


-> 新版标准的对框架做了调整,主要修订要点:

覆盖集成式驱动电机系统,符合产品发展趋势,满足行业需求;

明确标准化对象和技术要求,适应不同的驱动形式变化;

适当调整标准架构,突出系统级要求;

增加一致性检验要求,回应社会关切。


-> 更改后的标准框架为: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号命名


5.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输入输出特性

安全性

环境适应性

电磁兼容性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与标识


9. 附录

附录A:型号命名

附录B:分体式驱动电机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附录C:检验分类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3.3 主要修订内容


3.3.1 技术要求:输入输出特性


主要修订内容:

输出特性:修改30分钟持续转矩、30分钟持续功率、峰值转矩、峰值功率要求

效率:修改驱动电机系统效率要求,高效区规定由≥80%调整为≥85%;

控制精度:修改控制精度要求,由部分特征点测试结果最大值调整为全MAP范围内测试点测试结果最大值;

堵转特性:修改堵转转矩要求,对于没有堵转要求的电机不统一要求开展堵转测试;

工作电压:修改工作电压范围要求,明确最高/最低工作电压输出特性要求;

馈电特性:修改馈电要求,明确馈电状态需要完成的测试项目。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3.3.2 技术要求:安全性要求


主要修订内容:

安全接地:修改安全接地要求为电位均衡,调整相关内容与GB18384保持一致;

放电功能:修改放电要求,明确驱动电机系统应具有被动放电功能;

安全保护:修改保护功能要求,增加整车通讯中断保护要求,提出允许企业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可以完成相关保护功能验证的说明。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3.3.3 技术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


主要修订内容:

低温贮存、低温运行:修改低温贮存和低温工作为低温试验,明确了低温启动及工作要求;

振动:修改振动试验条件和要求,根据实车振动采集数据,构建形成驱动电机系统振动试验工况;

湿热循环:用湿热循环替代湿热试验,考察湿热循环产生的凝露对驱动电机系统运行安全影响;

防水防尘:修改防水防尘要求,参考GB18384的规定,根据不同安装位置提出不同防水防尘等级要求;

机械冲击、冰水冲击:增加机械冲击和冰水冲击要求;

Test Leg:明确湿热循环、防水防尘、盐雾、冰水冲击等试验对象为耐振动后样品;

Test Leg:修改试验后验证方法为峰值转矩、峰值功率输出特性验证。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3.3.3 技术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可靠性


主要修订内容:

EMC:修改辐射发射、辐射抗扰技术要求,增加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技术要求。

可靠性:删除可靠性要求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04 标准的意义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新版GB/T 18488-2024 对测试方法和技术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优化,充分考虑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强调安全与节能要求,明确标准化对象和技术要求,优化试验方法。这对于规范产品研发、确保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