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电子电器架构 — 智能座舱技术分类

2024-06-08 20:17:13·  来源:车载诊断技术  
 


屏蔽力是信息过载时代一个人的特殊竞争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非必要不费力证明自己,无利益不试图说服别人,是精神上的节能减排。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文章大体有如下内容:

1、按照物理形态分类

2、按照交互能力分类

3、按照迭代升级分类

4、按照应用空间分类


正文如下:


智能座舱技术包含众多的功能运用, 技术的分类方式也是多样的,其原则为智能座舱技术覆盖全面, 同时不超过其技术范畴, 为使智能座舱技术分类清晰、 明确、 全面、 准确, 给出以下四种分类手段:


一、按照物理形态分类


智能座舱的功能是基于硬件终端实现的, 硬件终端的分类原则是根据数据的采集、 传输和运算处理, 以及硬件的作用域来划分。


这种方式将智能座舱分为传感器、 控制器、 显示终端、 通讯终端、环境终端等五类。


智能座舱的硬件终端分类原则主要基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和运算处理,以及硬件的作用域来划分。以下是按照这一原则划分的五类硬件终端:





传感器:

功能:负责采集座舱内及车辆的各种数据,如温度、光照、声音等。

举例: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作用:为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功能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控制器:

功能: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控制相关硬件设备的动作。

举例:智能座舱控制器,集成了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功能。

作用:实现智能座舱的各种智能化功能,如智能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


显示终端:

功能:显示车辆信息、娱乐内容等,为用户提供直观的信息展示。

举例:中控大屏、全液晶仪表、抬头显示系统(HUD)等。

作用:提供丰富的信息展示和交互方式,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通讯终端:

功能:负责智能座舱与外部环境的通信,如车联网(V2X)、Wi-Fi、蓝牙等。

举例:车载通信模块、Wi-Fi热点等。

作用:实现车辆与周围环境、其他车辆以及基础设施的实时信息交换,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全面的路况信息。


环境终端:

功能:调节座舱内的环境,如空调、座椅、照明等。

举例:智能空调控制、智能座椅调节、自动氛围照明等。

作用:根据乘客的需求和习惯,自动调节座舱内的环境,提升乘客的舒适性和体验。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明确智能座舱中各类硬件终端的功能和作用,为智能座舱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清晰的指导。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智能座舱的硬件终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按照交互能力分类


智能座舱的功能是服务于驾乘人员的, 更强调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的分类原则是根据人的感知和感知融合来划分。




这种方式将智能座舱分为视觉交互、 语音交互、 听觉交互、 触觉交互、 嗅觉交互、 多模交互等六类。

智能座舱的功能旨在优化驾乘人员的体验,其中人机交互是其核心功能之一。根据人的感知和感知融合来划分,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视觉交互:

特点:作为最直观和显性的信息交互形式,视觉交互在智能座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功能:通过车载屏幕、HUD(抬头显示系统)等设备,为驾乘人员提供车辆信息、导航、娱乐内容等视觉展示。

举例:高清中控大屏、AR/VR技术带来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语音交互:

特点:利用语音识别技术,使驾乘人员能够通过语音指令与车辆进行交互。

功能:支持语音控制导航、音乐播放、电话拨打等,提高驾驶安全性。

举例:车载语音助手,如Siri、小度车载等。


听觉交互:

特点:通过声音向驾乘人员传递车辆状态信息、导航指令、娱乐内容等。

功能:支持语音提示、声音娱乐等功能,增强驾驶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举例:车辆安全提示音、语音导航、车载音响系统。


触觉交互:

特点:通过触觉感受,使驾乘人员与车辆进行交互。

功能:支持触摸控制、震动反馈等,为驾乘人员提供更为直观的操控体验。

举例:触摸屏操作、座椅按摩功能、方向盘震动反馈。


嗅觉交互:

特点:通过嗅觉感受,为驾乘人员营造特定的氛围。

功能:支持车内香氛系统,根据驾乘人员的喜好和场景,释放不同的香气。

举例:车载香氛系统,提供多种香氛选择。


多模交互:

特点:结合上述多种交互方式,提供更为丰富和自然的交互体验。

功能:支持多种交互方式的融合使用,如语音+触控、视觉+触觉等,提高交互的效率和便捷性。

举例: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载屏幕播放音乐,同时享受座椅按摩和香氛系统的舒适氛围。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明确智能座舱中人机交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智能座舱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更为全面的指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方式也将不断更新和升级,以更好地满足驾乘人员的需求。


三、按照迭代升级分类


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在于“ 自学习、 自进化、 自成长” 的人工智能,通过迭代升级的方式来实现, 迭代升级的原则是根据座舱产品生命周期来划分。




这种方式将智能座舱分为软件升级(硬件预埋) 、 软硬件整系统升级等两类。


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关键在于其“自学习、自进化、自成长”的人工智能特性,这种特性通过迭代升级的方式得以实现。根据座舱产品生命周期来划分迭代升级的原则,智能座舱可以分为以下两类迭代升级方式:


软件升级(硬件预埋)

特点:在硬件平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更新和优化软件系统来实现座舱功能的增强和扩展。

优势:

灵活性高:软件更新可以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

成本低:相比硬件更换,软件更新的成本更低。


应用实例:

OTA(Over the Air)远程在线升级技术,如SOTA(软件远程升级)和FOTA(固件远程升级),可以自动下载升级包对车辆软件进行远程升级,从而改善和优化用户体验。

发展趋势:随着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概念的普及,软件升级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软硬件整系统升级

特点:在硬件和软件都需要更新的情况下,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

优势:

功能强大:通过硬件的更新和软件的优化,可以显著提升座舱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

安全性高:软硬件的整系统升级可以更好地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应用实例:

新型智能座舱的推出,如采用高性能的座舱芯片(如骁龙8295)、多屏联动设计等,都涉及到软硬件整系统的升级。

发展趋势: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软硬件整系统升级将成为智能座舱发展的重要趋势。


总结来说,智能座舱的迭代升级方式主要根据座舱产品生命周期来划分,包括软件升级(硬件预埋)和软硬件整系统升级两种。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升级需求和市场环境。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智能座舱的迭代升级将越来越频繁和深入。


四、按照应用空间分类


智能座舱不同空间区域的功能有所不同, 应用空间的分类原则是根据功能的作用区域和整体属性来划分。

这种方式将智能座舱分为驾驶域座舱、 非驾驶域座舱、 第三空间座舱等三类。




智能座舱的应用空间分类原则主要基于功能的作用区域和整体属性来划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驾驶域座舱:

功能:主要关注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需求,提供与驾驶直接相关的功能和服务。

特点:强调驾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通常包括驾驶员信息显示、导航、车辆控制等核心功能。

举例:仪表盘、HUD(抬头显示系统)、方向盘控制按钮等,以及相关的驾驶辅助系统如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非驾驶域座舱:

功能:侧重于乘客的舒适度和娱乐体验,提供与驾驶不直接相关的功能和服务。

特点:通常包括座椅调节、娱乐系统、空调系统、氛围照明等,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舒适体验。

举例:中控大屏、多媒体娱乐系统、智能空调、座椅按摩功能等。


第三空间座舱:

功能:融合了驾驶域和非驾驶域的功能,旨在创造一个既能满足驾驶需求又能提供舒适娱乐体验的综合性空间。

特点:强调乘客的个性化需求和体验,支持多种交互方式,如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

举例: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乘客座舱,乘客可以在车内办公、休息、娱乐,享受与家中或办公室相似的舒适体验。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清晰地理解智能座舱中不同空间区域的功能和作用,为智能座舱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第三空间座舱的概念将越来越重要,成为未来智能座舱发展的重要方向。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