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博士之杂坛06_检测行业的“前世今生”?
检测是指通过专业技术方法对各种产品及其他需要鉴定的物品进行检验、鉴定等活动,是按照程序,确定和评定对象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 检测行业已被国家列为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质量强国、服务制造强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检测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产物或者附随物,具有“引发-增强-爆发-削弱-灭亡”的客观规律!
1 检测起源和发展
《吕氏春秋》中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是最早的工匠实名制。工匠制造的武器、工具或物品,会通过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予以标识,后续出现质量问题就会被追究责任。当然质量好也会得到嘉奖。这是一种朴素的事后追溯检测制度的雏形。正是这样一种“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严格制度下,才会催生出大批优秀工匠,促进社会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历史上,除了“勒”之外,还包括“烙印”、“戳印”、“漆书”、“墨书”等方式,以确保和提升质量稳定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代的“追溯制”是现代检测行业的起源。
古时器物上的“勒”
新疆喀什古城上的木模戳印
到了现代,大量的工业产品不断涌现,仅依靠“事后”追溯已无法满足需求,无法实现对工业产品的及时评判,影响大规模工业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实现,客观上需要现代检测呈现更好的服务,特别是工业产品上市销售之前的全方位的技术和指标评判体系建设,以及相关标准的共识和落实。正是这些需求,促使现代检测行业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并进入了事前检测和事后监管的新阶段。
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深刻影响了包括检测行业在内的整个社会。通过大数据可以多维度、多方式地实现对产品质量符合性要求的深度评估和持续跟踪。例如,可以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效率提升、风险预测和管理、个性化服务、质量细节控制、深度创新促进、检测细分行业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互认、智能化检测等方面有更大发展空间,为整个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检测行业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检测行业是伴随着手工业的发展而出现/引发的,并随手工业、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经历着引发、增强、爆发等阶段。当然,未来的某一天,检测行业也会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出现削弱,甚至灭亡。以食品检测为例,食品检测的兴起就来源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与大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试想一下,如果大众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保障,怎么可能有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同样也可以预测,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终将有一天食品安全问题已不再成为问题,那时食品安全检测也必将终结和灭亡。食品安全检测的消亡并不意味着社会没有了需求,相反社会肯定会产生新的更高的需求,如食品营养分析和检测……
检测行业就是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引发-增强-爆发-削弱-灭亡”波浪式、循环式的发展的。从而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2 我国检测行业的发展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家于1978年成立了计量总局和标准总局,并于1993年2月2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自此,国内开始逐步建立了大量国有检测机构予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同时也引入了大量的外资检测机构。2001年至2012年,可以说是检测市场的蓄能阶段。
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鼓励不同性质的检测机构进入检测市场,自此检测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检测机构的数量和营收规模、数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有6224余家检测站,其中约3024家为安检机构、1200余家为环检机构和2000余家综检机构。而到了2022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1949家,其中机动车检验机构14880 家、环境监测机构8555 家、建筑工程检测机构8212 家、建筑材料检测机构7479 家。
相关预测表明:到2032年,检测机构总数可能为15000家~16000家。检测市场收入方面,2032年约达到1万亿,检测机构的平均收入将会从787万增加到约6000万。未来十年内,检测机构需着重提高产值和市场份额,很可能会出现“产值不过亿,无法立足检测行业”的局面。
2022年之后的十年,检测行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整合阶段,真金会闪烁出耀眼金光,而砂砾可能会被吹散,甚至被掩埋。
3 检测行业特征
3.1)劳动密集和重资产服务业特征
检测行业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行业,为相关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检测、环境监测、建筑工程检测等,是典型的面向B端服务业。同时,检测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和重资产的特点,人力成本和硬件资产在营业成本中占比较高,与重资产的制造业又有所不同。检测行业的重资产特征是指检测服务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实验室、购买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等。这些固定资产的投入通常成本较高,且折旧摊销周期长,对企业的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检测行业重资产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建设成本高:检测服务通常需要专业的实验室环境,包括实验室的装修、设备布局等,这些都需要较大的初期投资;
2)设备投资大:检测服务涉及多种专业设备,如仪器、仪表等,这些设备的购置成本较高,且随着技术更新换代,可能需要定期升级或更换;
3)技术人员供给少:检测服务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行业内合格的技术人员相对稀缺,招聘和培训成本较高。
4)资质认证难度大:检测机构需要获得相应的资质认证才能开展业务,而获取这些资质认证的过程往往复杂且成本高昂;
5)投资回报周期长:检测服务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通常较长,需要较长时间的运营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特别是一些使用频次不高的专业设备,投资风险更高,回报周期更长;
6)规模效应显著:随着规模的扩大,检测服务企业的单位成本会逐渐降低,企业需要不断扩大规模以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7)并购整合司空见惯:为了快速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检测服务企业常常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张。
检测服务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也需要有效的资产管理和运营效率以确保投资回报。
3.2)附属特征
检测行业不是一个产业,而是整个社会各产业的附属品,不能孤立存在,只是与各行业深度关联,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和价值来。如有了食品行业,才会有食品检测产业;有了机动车行业才会有机动车检测产业……原有产业是整个检测行业存在的必需载体。检测行业是对应产业发展的过程产物。只有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检测来验证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的时候,与之对应的检测行业才能蓬勃发展。所以说要投资检测行业,需要重点关注该产业发展进程,以及是否是检测行业介入的最好契机。
3.3)细分领域差异性特征
检测各细分行业或领域差别巨大。同是检测行业,环境检测与机动车检测、电气检测与食品检测,大相径庭。检测细分行业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较小。同时,各细分行业检测条目也是差别巨大。
3.4)非极致性特征
检测需要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文件,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获得被检测对象的测量结果,而且这种测量结果往往是一个区间范围,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因此检测时没必要要求过高精细的测量仪器或过程,只要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即可。精度过高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检测是一门无法做到极致的学问。
3.5)地域性或行业性特征
因为检测行业大部分检测内容专业化程度要求不高,品牌市场化程度也不高,因此检测行业常常呈现出“地域性”和“行业性”特点。绝大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往往是在自己的资源范围、地域范围、影响力范围内去发展业务,所以很难形成众多全域扩展的大企业。有些集团性影响范围和领域相对较大的企业,也只在政府抽检和某特殊类别的委托检测业务方面有一些品牌知名度,离达到在全国范围、全球范围内普遍被认知和被认可的程度,还存在较大差距。
3.6)效率极限问题
如前面章节所述,检测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劳动密集型。检测机构拥有着高精尖的检测设备、高大上的检测环境、高学历丰富经验的专家团队,但是实际运行模式相对落后。由于各种原因,检测过程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主要原因因素:
检测对象的多样性导致检测方法和设备需求难以统一;
某些检测技术复杂性非常高,需要高度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无法复制;
某些高成本设备,限制了检测结构的扩展和集约化;
某些特殊领域的专业检测人员短缺,导致无法实现集约化;
某些样品特性要求高,需要特定处理或保存,限制检测集约化处理;
不同地区或区域有不同法规和标准,导致检测方法和流程不一致;
检测业务分布在广阔区域范围,使集中检测变得不切实际;
很多情况下,检测速度、灵活性与快速检测需求与集约化检测相冲突;
对于某些检测服务来说,集约化检测的投资回报不明确或不具吸引力。
要克服这些障碍,可能需要开发更通用的检测平台、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自动化水平、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改进数据管理系统等措施。同时,政策支持和行业合作也是推动检测结构集约化的重要因素。
检测行业的该弊病就是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刘鹤副总理提出的“鲍莫尔病”。如何把更好的运行模式,先进的设备,结合检测行业自身的发展特征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真正提高检测机构的效率,是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结 语
行业无所谓好坏,只要有需求,行业就有机会不断发展壮大,就有很多机遇。但有机遇,并不意味着机遇属于你,需要火眼金睛,睿智决断,抓住机遇!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最新资讯
-
系统级封装(SiP)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2024-12-23 08:51
-
车载通信框架 --- 智能汽车车载通信架构浅
2024-12-23 08:40
-
全国首例!武汉车网智联公司完成智能网联测
2024-12-23 08:39
-
R54法规对商用车轮胎的要求(下)
2024-12-23 07:39
-
为攻克油冷技术难题,舍弗勒申请一项电机转
2024-12-23 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