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GB/T 43388-2023《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实践

2024-06-27 08:38:40·  来源:产品安全与召回  
 

作者:梁峻成 黄宏燕 张永见 宋栩鹏 姚铭典


在《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规定》)中,是否为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是三包有效期内退换车的技术判断条件之一。为统一企业内对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认识和判断思路,避免或减少三包争议的发生,结合国标GB/T 43388-2023《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指引,建议在企业内编制对应的判断实施手册,建立故障判定表和判断流程,明确公司内的流转模式。其中,故障判定表主要以事例集方式展开,在八大类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模式上进行细化,对售后人员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分为简单判断流程和需要解析的判断流程。简单判断流程,主要由经销商及其售后人员实施,通过手册中故障判定表的条件一一确认,即可完成大部分非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案件的判断。需要解析的判断流程,主要由生产者的售后技术部门实施,根据案件解析结果和《指南》进行最终确认。


本文基于实践,对《指南》应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述。


01 引言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提出


《汽车三包规定》在2021年7月22日修订后发布,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汽车三包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家用汽车产品在三包有效期内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消费者凭购车发票、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的,销售者应当更换或者退货。其中一种情形为,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2次修理,但仍未排除该故障或者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serious safety-related fault),是指家用汽车产品存在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致使无法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包括安全装置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或者存在起火等危险的情形。这是属于三包有效期内退换车的技术条件,独立计算,发生2次后,第3次会触发退换车。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


《汽车三包规定》对严重安全性能故障进行了定义,明确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属性、影响及范围,但上述定义并未对故障的前提条件、判断原则及故障模式予以详细说明。在《汽车三包规定》施行过程中,相关方(消费者、经营者、专家、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对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在认识上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可能会发生不必要的争议。因此,原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组织编写了指南性技术文件,指导各方的认识和判断思路,避免或减少争议发生,推动汽车三包工作顺利实施。《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首次于2013年9月28日发布,此次升级为国标GB/T 43388-2023《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2024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对应的解读,同时结合生产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企业内可行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方法和实施流程。


图1 《指南》流程图



02 《指南》规定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的原则、方法和结果


《指南》包含六大部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判断原则、判断方法、结果判断。


判断原则:汽车发生故障或失效进行评估时,需要同时满足故障的突发性、危险的不可控性、后果的严重性这三个原则。《指南》中故障的突发性是指故障发生前驾驶员或乘员无法预见将要发生的故障;危险的不可控性是指故障发生时驾驶员或乘员难以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是指故障带来的后果已经危及或将危及人身、财产安全。


判断方法:①采集故障信息;②判定是否为质量问题;③识别故障属性;④确定判断结果。


结果判断:家用汽车产品的故障同时具有突发性、风险不可控性和后果严重性时,判断该故障属于严重安全性能故障。


对于判断是否为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具有明确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家用汽车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并且已经发生故障,导致或可能导致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事故。


03  企业内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有效实施途径


建立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实施手册


为了在企业中有效应用并实施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建议编制《家用汽车三包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实施手册》(以下简称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实施手册),其中包括《指南》的解读、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表,以及完善的判断流程。同时需要明确在公司内的流转模式,强调可操作性,为有效实施家用汽车三包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提供技术指南性文件。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实施手册和《指南》的对应关系如下:

图2 《指南》和企业判断实施手册关系图


建立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表


为了在家用汽车三包责任退换货实施过程中,公司内各相关方对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有相对统一的理解,避免或减少争议发生,建议企业编制《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表》,在对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存在争议时,起指导和借鉴作用。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表》主要以事例集形式展开,是在《指南》-《附录A 常见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模式示例(资料性)》和GB/T 34402-2017《汽车产品安全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指南》-严重度为高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对应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模式有八大类:制动失效、转向失效、动力失控、车辆姿态失控、视野丧失、车辆起火爆炸、燃油泄漏、安全装置失效。为了使用时描述方便和后期可能的系统化管理,可以依次以SSF1、SSF2……SSF8进行简化编号,给定相应的故障说明及示例。将八大类故障模式依据故障模式、质量问题责任归属、故障突发性、车辆状况、车辆所处的主要场景判断而细化,判定表的内容编写及使用符合以下条件:


■ 事例集是指对应故障模式说明中具体的故障描述;


■ 判断时应在符合现象描述的品情信息情况下,同时符合产生状况、产生条件和产生原因,才能判断为严重安全性能故障;


■ 表中对产生条件的描述“危险的状态”可能涉及急转弯、陡坡、颠簸路面、会车时、超车时、路上行人较多需要避让时、用户未意识到或未注意到警示信息时等可能会或会造成严重后果的车辆状况,该部分对应具体事例集,每一个事例对应的危险状态不同。


操作性说明


简单操作的方式,经营者和其售后人员按照企标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实施手册,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是否全面符合单项条件,和判定表中的故障模式、故障属性等条件均一一对应,如任一单项不符合,就不属于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如都符合时,则提交至售后技术部门按照《指南》判断是否属于严重安全性能故障。


需要解析的方式,售后技术和市场质量人员按照《指南》及案件之前简单的解析结果,用《指南》进行判断,车辆本身质量问题,且故障属性同时具备突发性、不可控、严重性的判断为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不同时具备的不属于严重安全性能故障。


04  初始判断:按照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手册


采集故障信息


建议采集的故障信息包括具体的故障现象、故障模式、系统或零部件的失效情况以及故障属性信息。其中故障属性信息需要包括车辆状态的信息(如对应为行驶中等)及车辆所处场景的信息(如是否处于危险状态等),具体如下:


■ 故障发生时的车辆状态,如车速、车辆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乘员约束系统等的工作状态;


■ 故障导致的事故情况,如是否已造成碰撞事故、事故概况、事故前后驾驶员的操作情况,以及事故造成的车辆损伤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 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情况,如人员的数量、年龄、受伤情况及安全带的使用情况等。



判断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流程


修理者负责严重安全类故障类信息的数据录入和车辆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售后人员结合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表做判断,所做的初判为两类:(1)明确不是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信息的,此部分可以明确传递给客户;(2)疑似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信息的,不直接给定结论,此部分传递给售后技术部门,由售后技术部门根据解析情况,结合《指南》的要求分析和判断,给出最终结论。


图3 企业内故障判断实施流程示意图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向顾客的说明


向顾客进行说明时,只能以《指南》中该故障是否符合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的前提条件和三个基本原则来进行说明。不能以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手册中的判定表的内容进行解读、说明,本手册中给定的判定表只是为了在公司内更好地执行和判断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所设定,可使用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最终判定表中的内容结合对应回复要点,编制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回复顾客的表单,进行回复。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最终判断


在判定表中,无法穷尽汽车的所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模式,且同一故障模式在不同车型、不同环境、不同驾驶方式下,其严重程度会有所不同。在争议处理过程中,通过故障现象等信息的描述,无法根据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表判断是否为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时,需要进一步解析,对故障的产生原因、渐进性和责任进行确认,在这种情况下,需对故障产生状况和产生条件等逐项确认,进行判定后得出最终结论。


05  解析判断


判定是否为质量问题


根据采集的故障信息,如因人为或外在因素导致故障发生,而非质量问题所引发,则判断流程结束,判定结果为非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根据采集的故障信息,如故障因质量问题导致,则进入下一步判断流程。


《指南》的前提条件中,重点指出产品质量问题是进行后续判断的前提。比如:普通乘用车在越野路面上高速行驶未能正常使用进而导致故障,由于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导致车辆无法转向,车辆未正常保养导致发动机熄火,均不属于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范畴。


判断原则分析


参考标准GB/T 34402-2017《汽车产品安全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指南》中故障/失效的相关内容,如图4所示,可以加深对《指南》中判断原则的理解。


汽车的一个“故障/失效”可能产生多个“事件或情形”,同时要结合“场景”分析,才能够判断是否具有“危险”性;确定为“危险事件或情形”后,再进行后续的事故和伤害评估。例如:汽车电气线路短路(故障/失效),可能造成转向助力失效引发车辆转向沉重、发动机熄火、空调不工作等事件或情形,可能发生在公路行驶并线、路口停车等待交通信号灯、夜间车辆停放等场景中。在这些“事件或情形”与不同的“场景”组合中,有的组成没有“危险”,不构成“危险事件或情形”,比如:夜间停放车辆时空调无法工作。有的组合存在“危险”,构成一种“危险事件或情形”,比如行驶并线时转向沉重进而引发碰撞事故,并造成驾驶员受伤、车辆损坏。《指南》中分析的对象是单个车辆实际发生故障(失效)引发的危险事件或情形,不对一类或者某一批次的车辆进行评估。


后果的严重性,由于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属于《汽车三包规定》的范围,是在已经发生故障的场景中进行判断,不涉及场景暴露概率的估计,因此场景不应扩展。《指南》判断对象是售后使用中的个体汽车,已经因故障引发某一危险事件或情形。定义为已经发生的危险程度的确认是指实际已经发生的其中一类情形对此情形进行危险程度的判定,是对实际发生的点进行确认。


图4 故障/失效分析示意图


参考图4,在发生危险事件或情形1的情况下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扩展评估可能的事故1-1至事故1-n、伤害1-1-1至1-1-n,但不能过度扩展到“危险事件或情形2”“危险事件或情形3”的部分。评估伤害的严重性时,需要关注危险车辆上的驾驶员或乘客,还有其他潜在处于风险中的人员,如周围骑自行车的人员、行人等;同时还要关注财产的损失。


危险的不可控性,应该以普通正常驾驶员的能力判断是否能够保持或者重新控制车辆,既不能以某个驾驶员实际发生故障后控制住了车辆就判定具有可控性,也不能由于驾驶员能力下降(如饮酒、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事故判断为不具有可控性。


故障的突发性,只有“是”和“不是”两种状态,判断较为容易。


主要模式分析


主要模式-事例集(《指南》附录A所示、手册中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定表)中列出的典型事例,可以直接判定为严重安全性能故障,通常已清晰地描述了发生的“场景”和“事件或情形”。例如“行驶中发动机舱盖自行掀起”,场景是行驶中;事件或情形是发动机舱盖自行掀起;背后的故障/失效原因可能是发动机舱盖的锁扣损坏,也可能是发动机舱盖断裂。


也有部分典型示例未限定场景,因为在所有场景都可能达到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标准,例如“由于动力系统原因导致汽车突然自行持续加速或无法减速”。当汽车发生的故障不在事例中,并不说明不是严重安全性能故障,而是需要在当时特定的场景中,对照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前提条件和判定原则进行整体判断。


06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信息的定位、用途和局限性


定位和用途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信息作为家用汽车三包中严重安全性能故障2次以上退换车的条件判断依据,售后部门应在信息系统中作为三包预警信息计入,避免因为3次触发而引起的退换车。


局限性描述


严重安全类故障类信息是家用汽车三包中重要的退换车信息,同时也是涉及安全类的潜在信息(等同于GB/T 34402-2017《汽车产品安全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指南》中严重度为“高”的信息),要做好此类信息的判断,后期考虑的方向如下:


■ 将安全故障类信息同车辆系统直至零件的对应,该类对应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系统化的实现和安全信息分析管理,也为潜在地消除此类故障提供了分析基础;


■ 事例无法穷举,目前是基于《指南》基础原则和故障模式展开。可以适时进行模式判定表的更新和增加,新结构、新技术和认知的变化,以及操作的细化要求,都可以适时要求在事例集更新和增加,有利于提升可操作性;


■ 普及相关人员对此类信息的了解和把握,实际《汽车三包规定》中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最大的难点是相关方对此的理解,合理地消除技术壁垒是要点,重点是让相关方具有共同的认识和认知。


本文基于实践,对《指南》应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述。在国标严谨和系统性的框架下,注重可应用性的落地,聚合相关方对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理解和应用,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