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浅析I/E_Booster控制系统

2024-07-08 09:53:41·  来源:ATC汽车底盘  
 

I-Booster是老大哥博世的叫法,全称就是intelligentBrakeSystem外边的企业都叫E-Booster,换成中文名字,就叫做智能刹车系统,这个东西可以跟制动踏板协同工作,可以抛开制动踏板独立工作,以实现智能刹车。其它简单来讲,它就是另外一种刹车系统,与真空的动力的刹车系统,液压助力的刹车系统,实现的功能都一样,只是助力的源不一样.I-Booster助力源是电机,其它的助力源分别为真空,液压,气压等。


综上所述,I-Booster就是咱们乘用车新型的刹车系统。


传统车辆的制动的动力源,轻型乘用车用的是真空助力,重卡用的是高压空气助力,非道路工程机械用的是液压助力,这些都需要发动机提供额外的动力去产生,如驱动液压泵,驱动空气压缩机等。总结一点,他们都需要消耗发动机的扭矩,增加燃油消耗。(除了非直喷的汽油机可以利用进气歧管产生较高的真空度)混合动力车的刹车系统,可以用以上传统车的刹车系统,但是如果进行能量回收时候,能量回收率会很低,同时驾驶员刹车的时候,会有顿挫感,驾驶感受不好。如果是纯电动车用以上的传统刹车系统,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以及消耗大量的电能,比如增加一个真空泵,增加一个空压机等,不仅成本上上升,电量的消耗增加。


I-Booster系统对于原有的刹车系统更改,并不会有很大更改,所有刹车的动力源来源一个小的电机,更加有利于降低能量的消耗与能量回收。


比如混合动力汽车在刹车过程中,能量回收的效率,车速越高,回收效率越大,车速越低回收效率越低,但是人们在制动过程中,驾驶员施加的力往往是在一个稳定的值内。这个时候就需要I-Boost在总制动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来调节能量回收的力矩与液压卡钳的制动力,从而使能量回收的利用率保持最大化。力矩的分配如下图所示:何为柔性控制?即与制动踏板的耦合与解耦。比如在的ACC自适应巡航过程中与自动驾驶过程中,突然遇见障碍物的时候,此时制动踏板并没有制动,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VCU发送给I-Booster控制系统,使其实现自动刹车避让障碍物。


以上就为I-Booster存在的人生价值及意义。


至于组成,请参考下图,这个图是从百度文库上面搞得,可以参考一下,就是本文封面的那个图。


图片


其工作原理与真空的助力系统,大致类似,请参考一下细节手绘图。


图片


其中的虚线代表,制动踏板可以直接驱动液压系统进行制动。


当制动踏板进行制动,电机在一定区间内进行助力放大,驱动液压系统进行制动。


制动的压力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片


此曲线分为三段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的驾驶习惯于要求,这个比例曲线可以通过标定与调节,进行更正,比如运动模式,舒适模式,制动能量回收模式,等等。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设计。


至于其i-booster的控制,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一个系统,需要首先考虑的是输入,输出,然后增加自己的功能设计,请参考一下图形的系统化描述


图片


在此系统架构中,控制单元作为一个单元体,描述整个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图片


以上描述的为整体控制系统内部的控制策略及基本的控制单元模块


图片


以上描述的为功能子模块的需求分析。


图片


以上描述为电机控制的子模块需求分析。


以上的几张图,对整个I-Booster的控制系统进行简单的描述,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复杂,但是作为安全核心件,相关的监控模块可能比较多,这个就涉及到对应的功能安全,请看下节。


i-Booster作为制动系统的核心安全件,从功能安全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时候,对其进行失效分析,如下所示

图片


从系统够的架构图可以得出以下推测


整体系统失效,即I-Booster系统失效,Bosch策略,ESP系统顶上,其它公司策略,利用驱动电机作为制动源,将其顶上。


子系统失效-制动踏板,此时I-Booster电机顶上,利用其驱力进行制动。


子系统失效-I-Booster电机失效,此时制动踏板只要施加的力量足够大,也可以进行制动。


其细节的失效分析与控制策略,太复杂,我也看不懂,有大神的话,可以指导分享一下。


目前自动驾驶的火爆场面,间接的催生其相关零部件的火爆,其中的i-booster系统作为自动驾驶的必备良药,火爆场面不言而预,作为宇宙老大的博世,已经投入巨资在南京开建i-booster的工厂,预计2019年开始小规模量产,其技术在2013已经开始在其它国家进行小规模量产,技术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现在的第二代,一旦南京工厂建立,其价格,产量,必将对国内一些正在开发的小企业,形成致命性打击。


国内有些有志向有理想的企业,也在研发这个东西,其中有代表的就是上汽背景的上海汇众,民企背景的上海拿森,这两个都不错,都在努力干事情,但是技术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需要有很多人与钱的前仆后继,目前大多都还在处于样品阶段,其控制与生产工艺都在摸索,并没有严格意义的SOP,但是作为小编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做好,只有这样汽车行业才有可能不会出现最近很火的“中兴事件”。加油!


I-booster系统在技术上,其复杂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想要把他做好,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力,机械,电控,匹配,标定,测试,缺一不可,同时也是比较烧钱,毕竟目前国内并没有做的很好的人才与技术积累,博世虽然有人搞这个,但是大多都是应用匹配,真正的设计与原型开发,还在德国,所以目前这个东西在国内完全自主化,还有一段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