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底盘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重构工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7月16日智能底盘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重构工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会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底盘分会和电动汽车联盟智能底盘工作组联合组织,由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作开场讲话,保隆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岭致欢迎辞,吉利汽车研究院副主任张晓东、清华大学研究员黄朝胜、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熊璐,以及来自一汽、东风、比亚迪、吉利、长城、一汽解放、宇通、北汽福田、三一、厦门金龙、华为、蜂巢转向、伯特利、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合肥工大等整车、零部件企业及高校的5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智能底盘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张俊智主持会议。
会议面向2030年智能底盘产品技术发展目标,围绕乘用车和商用车智能底盘指标体系、设计技术、控制技术、开发测试、先行先试,以及复合线控制动和多模式转向技术,初步提出了智能底盘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重构方案,与会专家基于此进行了充分研讨交流,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针对智能底盘关键零部件,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何承坤介绍了复合线控制动的技术指标体系重构工作框架,将以轮毂电机+EMB制动为代表,围绕复合线控制动的技术现状和发展需求,从集成设计、运动控制、极限工况控制等三方面开展研究。江苏智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陈东旭介绍了以前轴线控转向、后轮转向和轮边转向为代表的多模式转向技术体系重构框架,界定了多模式转向的工作任务和关键技术,从轮胎力学和悬架力学的角度梳理了车辆横向控制关键零部件,以及在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关键技术指标。
针对乘用车智能底盘体系重构,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纯电平台总监姜龙介绍了乘用车智能底盘指标体系重构工作,重点关注增量技术和增量指标,考虑底盘边界扩展、原有指标重塑,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功能的不断迭代,形成新一轮指标体系重构的整体架构和内容。长城汽车线控底盘高级经理杨文谦基于安全、体验、低碳的智能底盘基本属性,从碰撞安全、功能安全、健康管理、线控化、智能化、舒适稳定、轻量化、集成化、节能减排等角度介绍了多域深度集成的智能底盘设计的重构思路。吉利汽车底盘域控项目经理徐磊磊从智能底盘纵横垂一体化控制、智能底盘失效安全冗余控制、智能底盘健康状态管理技术三方面介绍了乘用车智能底盘控制技术的重构方案。东风汽车研发总院高能研发总监兼PTO赵春来介绍了乘用车测试开发平台重构需求,从安全性开发的测试技术与设备、工具链迭代、评价体系重构等方面分享了智能底盘开发测试的重构工作。一汽研发总院底盘开发高级主任李论介绍了当前整车企业及相关行业机构在线控转向、EMB、全主动悬架方面的先行先试进展,以及针对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的标准法规修订进展。
针对商用车智能底盘体系重构,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制动工程师石求军从关键零部件、底盘设计、底盘控制、开发测试等方面介绍了商用车智能底盘指标体系重构的总体架构。宇通客车先进底盘开发专业主管郭卫卫介绍了商用车智能底盘设计技术的重构工作,将围绕部件线控化、驱动高集成化、平台高压化、跨系统融合化、架构集成化等专题进行重点突破。北汽福田工程研究总院王维从横纵垂融合控制技术、失效安全融合机制技术、底盘健康管理技术三方面介绍了商用车智能底盘控制技术的重构工作。三一重工通用院总体所副所长黄桂恒从开发流程、评价体系、工具链、数字化开发平台等方面介绍了商用车智能底盘开发测试体系指标。厦门金龙南京研发中心主任、系统集成专业总师白学森介绍了复合线控制动、多模式转向、底盘设计、底盘控制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工作,以及代表性企业当前智能底盘技术产品现状。
在会议总结阶段,张俊智教授指出智能底盘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重构的核心是对面向2030年的前沿性产品技术状态的定义,包括轮毂电机与EMB集成化系统、驱制转悬一体化的新一代行驶单元等前沿关键性部件和系统,与智能驾驶深度融合带来的底盘功能拓展及对底盘设计、控制、测试的影响,底盘开发周期的变化等三方面内容,希望通过体系重构工作,行业内能对以上方面达成共识,并集聚力量共同为之努力。同时强调各专题组要加强与智能驾驶的深入融合。
赵立金副秘书长强调工作组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底盘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期,切实做好技术体系重构工作,支撑汽车强国建设;指出要做好与自动驾驶的协同和边界划分,加快智能底盘术语定义的标准研制,统一规范相关术语;并希望基于智能底盘的技术体系重构,能够进一步实现智能底盘开发体系的重构。
智能底盘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重构介绍
联盟线控制动与底盘智能控制工作组自2021年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平台定义等研究工作,为汽车智能底盘技术发展与产业变革提供了方向,推动行业达成发展共识。
当前智能底盘发展极为迅速,其未来增量的技术日趋明显,亟需继续集聚行业力量,重构智能底盘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为此工作组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底盘分会于今年启动了此项工作,推动行业内进一步达成发展共识,助力实现智能底盘的换道超车。
智能底盘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重构工作将以复合线控制动、多模式转向、多域深度集成的智能底盘设计、跨域协同的智能底盘全过程控制、面向综合安全开发的智能底盘测试装备等增量牵引性技术及相应增量牵引性指标为核心,提出面向2030年的智能电动底盘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
为充分发挥行业力量,体系重构工作延续了前期成功的组织模式,设置咨询组和总体组,并针对性成立乘用车与商用车指标体系组、设计技术组、控制技术组、开发测试组、先行先试组,复合线控制动组和多模式转向组。同时广泛吸纳多方参与,目前共有50余家行业代表性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参与本次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重构工作。
经各方努力,各专题组于近期形成初步编写框架和思路。7月6日、7月8-9日、7月11日工作组陆续组织各专题组进行线上研讨交流,充分吸收行业专家意见建议,并于7月16日召开线下工作研讨会,进一步完善编写框架和内容。后续工作组将持续征集行业意见,计划于今年9月份形成体系重构草案,11月份在国际智能底盘大会期间完成发布,并整理出版。欢迎有意愿的行业专家参与,共同推动智能底盘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重构工作。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大众汽车南京工厂或面临出售
2024-12-19 13:29
-
端到端专题:DDPG 基础算法与方法论介绍
2024-12-19 11:42
-
多模态大模型最新论文介绍
2024-12-19 11:42
-
建科股份收购苏州赛宝
2024-12-19 09:57
-
端云协同创变,中科创达与火山引擎共塑AI智
2024-12-19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