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路径跟踪的几种不同形式的车辆运动学模型
在自动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系统设计中,经常使用车辆的运动学模型,这种模型完全基于车辆运动特性的几何关系建立,不考虑影响运动的力特性,使用时模型简单,便于分析。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车辆运动学模型。
1、以前轴中心为车辆中心的运动学模型
图1 车辆模型
其中,为前轮转向角,
为横摆角,
为车辆前轴速度,
为前轮转角速度,f为前轴中心,r为后轴中心,v为后轴的速度,e为轴上任意一点到后轴中心的距离。
由勾股定理可知:
其中,R为转弯半径,L为轴距。
刚体的角速度等于它的线速度除以线速度到速度瞬心的距离R,即:

把(4)带入(5)中可得:
以前轴中心为车辆中心的运动学模型如下所示:
2、以后轴中心为车辆中心的运动学模型
把前轴中心的坐标转化为后轴中心的坐标:
式(8)对t求导可得:
将式(1)、式(2)和式(6)带入上式可得:
以后轴中心为车辆中心(速度是前轴中心的速度)的运动学公式:
由速度投影公式可知:
将上式带入式(11)中可得以后轴中心为车辆中心的运动学公式:
3、以轴上任意一点为车辆中心的运动学模型
把后轴中心的坐标转化为轴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
以轴上任意一点为车辆中心的运动学公式:
上式中的为横摆角速度。
4、考虑质心侧偏角、以质心为中心的运动学模型
图2 自行车模型
其中,分别为前后轮转角,
为质心侧偏角,
分别为质心到前后轴的距离,R为转弯半径,C为质心,O为速度瞬心,A和B分别为前后轴中心。
由勾股定理可知:
一个刚体的角速度等于它的线速度除以线速度到速度瞬心的距离,即:
由正弦定理可知:
把公式(4)带入(3)中得:
考虑质心侧偏角、以质心为中点的运动学公式:
若后轮不转向:
车辆低速时,可假设上式则将简化为如下形式,这也是常用的一种运动学模型
5、以后轴中点为车辆中心的第二种运动学模型
其中,分别为前后轮转角且都为正值,正负号通过左正右负判断,
为横摆角,
为后轴中心的速度,R为质心速度v对应的转弯半径,P点为速度v的瞬心,L为轴长。
对进行分解可得:
由速度投影定理可知:
与式(20)相同得到R:
通过式(26)和式(27)可得横摆角速度:
根据上述推导,最终得到车辆后轴中点位置的运动学方程如下:
6、Frenet坐标系下的运动学模型
图4 道路坐标系下的车辆运动学模型
其中,分别为横摆角和参考横摆角,
为横向误差,
为前轮转角,
分别为质心C.G到前后轴的距离,
为质心的速度。
联立上式可得车辆在frenet坐标系下的运动学方程如下,这也是在自动驾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运动学模型,尤其是在车道保持和GPS循迹行驶中。
综上,本文介绍了6种不同的车辆运动学模型,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模型(24)和(32),这两个模型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坐标系。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测迅乌镇&盐城测试场: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标
2025-02-22 12:39
-
使用示波器对三相电机驱动器进行测量
2025-02-22 12:37
-
上汽集团大乘用车重磅招聘
2025-02-22 12:25
-
GB/T 44173-2024对开门预警DOW的要求
2025-02-22 12:25
-
声音工程:像用PS一样编辑声音
2025-02-21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