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中反电动势与能量回收的关系

2024-10-21 08:33:50·  来源:觉知汽车  
 

一、反电动势在能量回收过程中的作用


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中,当车辆进入能量回收时,电机将由驱动模式切换为发电模式,此时由于惯性原因,车辆继续滑行,伴随此状态,电机也将继续运转,在其转动过程中,内部导体继续切割磁场线,从而让反电动势始终存在。


我们知道,反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机的磁链成正比,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其磁链可以表示为:


Ψ=Ψf+Ld*Id


其中,Ψ是总的磁链,Ψf是永磁体正常情况下产生的磁链,Ld是直轴电感,Id是直轴电流。


此时反电动势可以表示为:


E=ω*(Lq*Iq+Ψ)


其中,ω是电机的角速度,Lq是交轴电感,Iq是交轴电流,


由于电机绕组的存在,让导体在切割磁场时会同时产生电流,在与外部电源电压反向的反电动势的作用下,致使该电流(I=E/Rm,即交轴电流Iq,Rm为电机内阻)与驱动模式下的电流方向相反,当该反向电流流经电机绕组时,便会在电机内部产生一个与电机旋转方向相反的扭矩即反扭矩(T=kT*Iq),该反扭矩产生反方向的力,从而让电机转速快速下降,从而对车辆产生制动效果。


二、制动效果的控制


通过上述扭矩公式可知,此时的反扭矩大小与交轴电流Iq成正比,因此想要让车辆实现快速制动效果,便需要加大交轴电流。而交轴电流与反电动势的大小又成正比,因此若想提升交轴电流值,便需要提高此时的反电动势,那么就需要通过调整磁链来快速改变反电动势的大小,而磁链与直轴电流Id直接相关,故而此时可通过适当施加正向的Id,来提升永磁体的总磁链。


基于上述关系,当车辆处于能量回收过程中时,若想要快速对车辆形成制动效果,可通过适当施加正向直轴电流Id的大小来实现,但需要注意的是Id的施加可能会造成一定无功损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去平衡这其中的关系。


示例:当驾驶员松开加速踏板或踩下制动踏板时,VCU根据车辆状态计算所需的制动力,并确定再生制动和摩擦制动的比例,其中再生制动部分由能量回收负责,并对不同车辆状态下的能量回收效果进行等级划分。


当处于低能量回收等级时,此时所需的反扭矩较小,因此可通过设定较小的Id目标值来实现较小的Iq和T。


在中等能量回收等级下,所需的再生制动力相对适中,通过需求目标反扭矩T可计算目标Iq值,从而通过设定合适的Id目标来实现需求的反电动势,从而让其产生目标大小的T。


当进入高能量回收等级时,同理可通过施加较大的正向目标Id来增强反电动势,从而让其产生最够大的交轴电流Iq,进而产生反向扭矩来实现快速制动。


如:再生制动力需求为T需求,此时可计算Iq,需求=T需求/ kT,再根据Iq,需求和电机速度ω的关系,可计算所需的磁链:Ψ=E/ω-Lq*Iq, 接着根据所需的磁链Ψ和永磁体产生的磁链计算目标Id,即Id,目标=(Ψ-Ψf)/Ld。


通过基于直轴电流差以调整直轴电压指令,从而让实际Id接近目标值,进而实现对最终反扭矩的控制。


此时的电流环策略已经发生变化,交轴电流环不再适用(Iq是由反电动势产生,无法直接调整),直轴电流环将主要关注对反电动势的调整。再通过结合摩擦制动力,从而确保整车制动效果的有效性及平滑性。


三、能量回收效果的控制


车辆在能量回收过程中为动力电池充入的能量可由W=I*V*t得到。此时,I的大小取决于反电动势和电机的内阻,V为动力电池电压,整理可得:


W=E*Vb*t/ Rm


其中,E与Vb方向相反,因此得到的W值为负数,表示充入电池的电能。在驱动模式下,动力电池输出电流,此时得到的W为正值,表示输出的电能。


当电机产生的电流流经电机控制器时,电机控制器会调整其方向,使之可以被送入动力电池中,并通过电池状态判断以控制输入的大小。此过程中想要提升能量回收的效果,则可通过增大反电动势来实现。


四、总结


基于上诉反电动势对于车辆制动效果及能量回收效果的应用可知,系统可通过对直轴电流Id的控制去提高反电动势的大小,从而在制动效果及能量回收效果上起到正面的影响。


因此当车辆进入此应用环境中时,基于在驱动模式中应用的弱磁控制策略将需要被立即停止,同时原本的转速环也不再需要被应用,而电流环的应用策略需要被调整,通过对直轴电流Id的控制以实现对反电动势的控制,从而起到增强系统制动及能量回收性能。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