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立项 | 《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可控触发试验方法》
由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出,清华大学和四川赛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牵头的《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可控触发试验方法》CSAE标准已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CSAE)制修订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通过立项审查,现正式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起草任务书编号为:2024-074。
标准研制背景及意义
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锂电池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充、短路、过热甚至机械损伤等情况,导致内短路现象,引发电池失效、起火甚至爆炸,进而导致不可控的损失。
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针刺、过充、加热等热失控触发方式引入了大量新能量,在试验过程中存在不可控因素,其对电池安全评估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急需一种可控触发方式来模拟真实电池缺陷,解决内短路难以有效触发及复现的问题,以便精准研究不同内短路及其特征,为锂电池安全评价、安全设计、安全使用提供更客观的评价标准。
本标准拟通过引入较少的外界能量实现稳定且可控地触发锂电池地内短路,对锂电池不同类型内短路时的温升、掉电及产气等行为进行定性及定量的研究,评估电池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发现在设计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确保电池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

标准研制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动力蓄电池内短路可控触发的术语和定义、制备要求、植入方法、试验方法等要求。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可控触发测试。标准主要包含术语和定义、试验方法及附录等几大部分。术语和定义部分对内短路触发元件、内短路类型等标准涉及概念进行了阐述和定义。试验方法部分规定了内短路触发试验具体方法流程等内容。其中基本要求部分对试验条件、仪器参数和内短路元件预处理流程等进行了规定。试验原理部分阐述了内短路元件工作原理。
试验条件及仪器部分规定了测试设备准确度要求及所使用的试验仪器内容。样品处理部分,规定了实验前所需进行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内短路元件样品制备、植入、封装等要求,以及判定是否植入成功的预检查工作内容。试验方法中规定了试验具体流程,同时也规定了触发成功/失败的判定方法。附录部分包含了内短路元件制备及植入办法实例。

《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可控触发试验方法》标准项目已启动参编申报,欢迎行业相关企业和科研检测机构参与标准制定,共同推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提升。
如需加入标准起草工作组,可添加标准管理部联系人微信,申请加入工作组交流群,并在CSAE标准信息平台(http://csae.sae-china.org/)注册登记。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测迅乌镇&盐城测试场: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标
2025-02-22 12:39
-
使用示波器对三相电机驱动器进行测量
2025-02-22 12:37
-
上汽集团大乘用车重磅招聘
2025-02-22 12:25
-
GB/T 44173-2024对开门预警DOW的要求
2025-02-22 12:25
-
声音工程:像用PS一样编辑声音
2025-02-21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