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的车规级试验:DV试验(十一:EMC标准及测试-6)
3.3 试验布置
DUT应放置在接地平板上方50mm±5mm的非导电支撑物上,同时与负载模拟器相连接。如无法使用DUT运行的实际信号源,可使用模拟信号源。
所有线束应放置在接地平板上方50mm±5mm的非导电支撑物上,所有负载、传感器等的接地(接地线、金属外壳)尽可能使用最短的线连接到接地平板。为了使DUT无关的容性耦合最小化,DUT和所有其他的导电结构(试验布置下方的接地平板除外)例如屏蔽室墙壁的最短距离应大于0.5m。
具体试验布置根据试验方法有所不同,下面会按照容性耦合钳(CCC)法、直接电容器耦合(DCC)法、感性耦合钳(ICC)法分开介绍。
3.4 容性耦合钳(CCC)法
容性耦合钳(CCC)将试验脉冲耦合到被测电路,与DUT、线束、辅助设备没有电连接。CCC材料可以是黄铜、紫铜或镀锌钢。
CCC法适用于耦合快速电瞬态试验脉冲,特别适用于带有中等或大量导线的DUT。此方法不适用于耦合慢速电瞬态试验脉冲。穿过CCC的DUT线缆经协商确定并在试验计划中记录,其耦合长度为1m。DUT与瞬态脉冲发生器应放在CCC的同一端。受试线束总长度为1700mm~2000mm。
CCC方法中不包括12V/24V电源线(正极线和回线),其他需要连接到辅助设备(如传感器)的回线或正极线应包含进去。如果辅助设备近端接地,不应包含近端接地连线。所有不包含的回线或正极线应在试验计划中注明。位于CCC中的所有线缆应呈单层(典型值为10至20根线缆)平直放置,为测量DUT全部线缆,可进行多次试验。
DUT的布置应按下图:
CCC法试验布置(整理:左成钢)
3.5 直接电容器耦合(DCC)法
DCC法用电容器实现电瞬态的耦合。耦合电容值如下表所示:
试验脉冲
电容值
慢速电瞬态脉冲
0.1 μF
快速电瞬态脉冲
100 μF
DCC受试线束总长度为1700mm~2000mm。对快速瞬态脉冲试验,发生器应通过不超过500mm长的50Ω同轴电缆连接到电容器。使用DCC方法,要对DUT每一条线缆进行单独试验。但对双绞线和平衡对称线(例如音响桥线,CAN通信线)进行试验时,应改为对所有线缆同时进行试验,需注意的是不要影响DUT的有用信号。
对慢速和快速瞬态脉冲试验,线缆/线束应放置在接地平板上方50mm±5mm的非导电支撑物上。输入/输出线缆注入点和DUT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100mm。对快速脉冲,输入/输出线缆注入点和电容器屏蔽盒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100mm。输入/输出线缆与接地平板边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00 mm。
DCC法试验布置(整理:左成钢)
3.6 感性耦合钳(ICC)法
感性耦合钳(ICC)为适合于此试验的大电流注入(BCI)探头,将试验脉冲耦合到受试电路,与DUT、线束、辅助设备均无电气连接。ICC法适用于耦合慢速电瞬态试验脉冲,特别适用于带有中等或大数量受试线缆的DUT。
ICC法的试验布置见下图。
ICC法试验布置(整理:左成钢)
耦合电路由能钳住所有信号线的ICC组成。DUT的12V/24V供电线(接地线和电源线)不应包括在ICC中。从DUT到辅助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的其他任何地线或电源线均应包含在ICC中。如果辅助设备以近地方式接地,接地连接应置于ICC之外。试验时ICC中包含的接地线和电源线的任何例外情况都应在试验计划中予以说明。
试验可按下图的布置进行,也可按GB/T 33014.4规定的平直线束布置进行。
DUT有多个连接器时,试验条件(所有连接器线束同时进行试验或单个连接器线束分别进行试验)应在试验计划中规定。线束应放置在接地平板上方50mm±5mm的非导电支撑物上。 线束长度应为1700+300mm。ICC中心距离DUT连接器(150±50)mm。
3.7 试验总结
GB/T 33014.3非电源线的电瞬态抗扰性试验的相关规定可总结如下:
非电源线的电瞬态抗扰性试验直接(来源:左成钢)
#04
信号线的电瞬态抗扰性测试需要用到的试验设施及设备如下图所示(来自真实DV报告):
信号线瞬态抗扰性的DV试验设备(来源:孚乔图,CVC威凯)
试验场地与电源线抗扰性试验一样,测试需要用到的设备则有所不同,包括脉冲抗扰度系统、容性耦合夹、注入钳、示波器、测试软件等,和标准规定是一致的。
4.1 DV试验等级及要求
此次DV试验中,该DUT的试验等级、要求及判定标准如下:
信号线瞬态抗扰性测试要求(来源:孚乔图,CVC威凯)
由图中可见,该DUT进行了CCC法及ICC法测试,CCC为快速脉冲3a及3b,同标准规定的一致。同时,该产品线束较多,所以也适用于ICC法,ICC法进行了慢速脉冲测试。
最新资讯
-
中汽中心工程院能量流测试设备上线全新专家
2025-04-03 08:46
-
上新|AutoHawk Extreme 横空出世-新一代实
2025-04-03 08:42
-
「智能座椅」东风日产N7为何敢称“百万级大
2025-04-03 08:31
-
基于加速度计补偿的俯仰角和路面坡度角估计
2025-04-03 08:30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 L3级
2025-04-0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