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商用车辆和客车的动力学——振动环境
车架并不是真正的悬架系统,但是由于具有柔性,其对振动环境有特殊的影响。有许多内部的激励源,其中之一是轮胎跳动,它是一个周期性的激励。这可能会引起称为“跳跃乘坐”或“波动”的现象,发生在刚性货车和超长轴距的牵引车上。它是车架振动,车架以其一阶弯曲模态振动。车架振动引起驾驶室的俯仰运动,驾驶员感受为纵向振动。其通常发生在6~8Hz频率范围,对应的速度范围为65~85km/h。它通常为窄带无阻尼共振峰,虽然幅值很小,但是会使驾驶员感觉非常不适。货车轻量化易于恶化这种情况,因为这可能意味着降低车架的刚度。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这时的一个实例显示了前两阶弯曲模态、跳动模态和俯仰模态,如图19.16所示。当时的道路变得非常好,这听起来像一个悖论,但是道路状况良好也是一个先决条件;否则这种共振会隐藏在噪声中。基本上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使轮胎变圆,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加固提高车架的刚度。两种解决方法都不理想,另一种更复杂的方法也被成功使用,通过调整发动机悬置使发动机作为一个动态减振器。其需要一个特定几何的发动机悬置才能做到,全悬浮驾驶室的出现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车架仍然存在振动,但有效地被驾驶室隔振。
19.3.2.4 发动机悬置
发动机是一个激励源,发动机悬置的任务是对发动机与底盘进行隔振。发动机有很多阶振动,但是六缸发动机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振动。发动机悬置最高的固有频率必须远低于怠速时的这个激励频率,即约25Hz。发动机具有相当的质量和惯性,至少与前端、驾驶室和前轴安装的其他部件有相同的量级。因此,对发动机悬置进行调校,以避免不受控制的动态耦合是重要的,发动机悬置固有频率的范围是7~15Hz。
19.3.2.5 主动悬架
在全主动悬架中,弹簧和减振器单元由力发生器替代,通过车辆状态变量控制,参见第34章。这意味着悬架既有能量输入也有能量耗散,主动悬架可以通过车身加速度(舒适性)、轮胎力(抓地性)和悬架行程(空间)的加权之和进行优化。另一种应用是主动稳定器。为了避免高频不平顺,整体系统需要有非常好的频率响应。全主动悬架有两个主要的缺点:高成本和高功率消耗。这使得全主动悬架不适于现阶段的货车。从这个角度而言,半主动悬架更具有吸引力。其有一个主动控制的减振器,只耗散能量。控制原理是所谓的天棚阻尼,假设阳尼的一端固定在空中,从而能够抑制车身和车轮的绝对速度,而不是车身和车轮之间的相对速度。同样,为了避免高频不平顺性,频率响应一定要非常好。性能良好的半主动底盘悬架的平顺性改进为10%~15%,采用加速度均方根衡量。实际上,这不足以证明这样复杂且昂贵的系统的有效性,被动悬架仍具有非常大的潜力。通过使用软底盘弹簧和优化的非线性减振器,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结果。然而,存有第三种可能性,即自适应减振器。通过对载荷、路面输入或侧倾激励调整阻尼,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另一个潜在的可能性,是为了避免触底调整减振器,以减少悬架行程。自适应阻尼也是较简单的系统,但是仍然比被动减振器贵得多。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泽尔测试战略入股赛孚汽车科技,布局汽车安
2025-04-07 17:33
-
每秒采集100万个数据 | 下一代USB DAQ产品-
2025-04-07 14:12
-
重型商用车辆和客车的动力学——振动环境
2025-04-07 14:11
-
2025年10大隐形车衣品牌排行榜
2025-04-07 10:40
-
沃尔沃卡车与Greenlane合作推动商业电动化
2025-04-07 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