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深度讲解仰望U7水平对置发动机

2025-04-09 12:18:23·  来源:汽车动力总成  
 

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一直是该公司技术实力的窗口。此前,主打硬派越野的仰望U8凭借“原地掉头”、“应急浮水”以及“云辇-P液压悬架”等核心技术,成功打破常规;而超跑定位的仰望U9则通过“云辇-X”技术实现了跨越障碍的壮举,这一亮点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讨论。

最新发布的仰望U7定位于旗舰级轿车,主要面向行政级车型市场。此次发布会上,仰望U7展示了多项独特技术:包括悬浮电机直驱的全主动悬架、采用水平对置布局的插电混合动力发动机,以及“易四方”四轮独立扭矩矢量控制技术。仰望U7上,集成了悬浮电机直驱全主动悬架、水平对置布局的插混发动机以及“易四方”四轮独立扭矩矢量控制系统等众多颠覆性技术,其中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围绕这一核心亮点,深入探讨仰望U7所采用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一设计在降低发动机重心、优化整车结构以及提升动力性能等方面的创新原理与实际应用,揭示其在未来汽车动力系统中的独特优势。

图片

仰望U7插混版本搭载了中国首款水平对置发动机,高度只有42厘米,比直列发动机低很多,不仅静谧平顺,还最大化的利用了前舱的空间,混动和纯电的工况噪声控制在了1分贝以内。

一:发动机气缸的主流排列方式

目前发动机气缸主要有 3种排列方式:直列发动机、V型发动机、和水平对峙发动机。三者在排列方式上有所不同。

图片

目前发动机气缸主要有 3种排列方式

直列发动机:顾名思义,是所有气缸排成一列进行上下的往复运动,一般6缸以下的发动机多采用这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维修。是经济型轿车的首选,但是发动机运转时的震动较大。

V型发动机:所有气缸分成两组,类似于两个直列发动机以一定角度组合而成。这种布局能够实现运转更加平稳,并有效降低振动和噪音。实际上,两组气缸之间的夹角对发动机的平顺性影响显著,90°通常被认为是最佳选择。但由于设计时需要兼顾其他因素,实际生产中也会采用60°、110°等不同角度。较小的夹角有助于缩小发动机宽度,便于在狭窄的机舱内安装,但这可能会使发动机高度增加;而较大的角度则可以降低发动机的重心,从而提升车辆在弯道行驶时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V型发动机由于结构相对复杂,其制造和维修成本较高,因此主要应用于中高档车型。

水平对置发动机:气缸像双手摊平一样左右对称放置,两边活塞在同一时间向相反方向运动,仰望U7搭载的就是这款发动机。

二: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优缺点

为何水平对置发动机虽优点明显却少有车企采用?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他的缺点。

图片

1、制造成本高:设计复杂性与工艺精度的双重挑战

相较于结构简洁、制造相对经济的直列发动机,水平对置发动机在设计与制造环节都面临显著更高的技术门槛与成本压力。

首先,从配气系统来看,水平对置发动机因其气缸水平分布于曲轴两侧,燃烧室自然也被分置于左右两端。这一结构决定了其配气系统无法像直列发动机那样通过一套凸轮轴驱动全部气缸,而必须为每一侧单独设计和布置完整的气门驱动机构。以一台四缸水平对置发动机为例,其所需的凸轮轴、气门摇臂、气门弹簧等零部件均需“对称成双”,使得零部件数量与复杂度大幅提升。这种结构性差异直接导致整机系统成本远高于等排量的直列发动机。

其次,在缸体结构方面,水平对置发动机通常采用“对开式”缸体设计,以便装配内部的曲轴、连杆和活塞组。这种左右对称拼接的缸体结构,相较于直列或V型发动机常见的一体式缸体,不仅对机加工精度要求更高,还显著增加了装配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和生产周期。尤其在密封性控制和结构刚性保证方面,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综合技术复杂度与制造成本来看,发动机成本的大致排序可归纳为:水平对置发动机 > V型发动机 > 直列发动机。这也解释了为何水平对置结构尽管在重心控制与震动抑制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但始终只被极少数高端品牌采纳与量产。对于追求大规模成本控制与供应链效率的主流车企而言,这一结构在技术先进性的背后,是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开发与制造投入。

2、空间布局的两难抉择:结构优势与平台适配性的博弈

水平对置发动机在结构上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其“扁平化”设计。由于气缸水平排列,其整体高度显著低于直列或V型发动机,有助于降低整车重心并节省垂直空间。然而,这种横向延展的设计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在节省高度的同时,显著增加了横向空间的占用,对整车布局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水平对置发动机需要横跨车体左右两侧,其宽度不可避免地侵占了发动机舱与悬挂系统之间的空间缓冲区。这直接限制了前后悬挂形式的选择。例如,斯巴鲁BRZ在前桥只能采用结构紧凑的麦弗逊式悬架;而保时捷718的后桥同样选择麦弗逊方案而非多连杆系统,并非出于操控妥协,而是受限于发动机宽度对后舱布置的挤压。如果试图在有限空间内同时容纳水平对置发动机与复杂多连杆悬挂,势必导致车宽增加或车架结构重新设计,在量产平台中很难实现。

曾有工程师设想通过将水平对置发动机旋转90°横向安装的方式,尝试以此压缩车头长度,提升乘员舱空间。但实践证明,这一方案难以奏效。即便旋转后,发动机“低而宽”的横向特性仍旧侵占前后舱空间,并导致进气、冷却、排气系统布置复杂化。同时,发动机与变速箱的结构集成也将受到制约,进一步增加设计与维护难度,违背了前驱平台对紧凑性和可维修性的核心诉求。因此,这一布置方式并未在市场上取得实际突破。

3、“易爆”隐忧:热管理与结构刚性的系统性考验

除了制造成本与空间适配问题,水平对置发动机还长期面临着热管理与结构强度方面的工程挑战,尤其在高负载工况下,其“易爆缸”问题成为质疑的焦点。

其根本原因在于该类发动机燃烧室左右分布,导致热量分布呈现非对称状态。特别是在高负载或长时间运行条件下,两侧气缸区域易出现局部过热,而中部区域因气流干扰及冷却液分布限制,温度反而偏低,形成温差梯度。这种不均匀的热应力容易导致缸体局部疲劳、强度衰减,进而诱发微裂纹甚至缸体结构性破坏。

另一方面,水平对置发动机多采用对开式缸体结构,为装配连杆和曲轴组件预留必要的安装间隙,这一结构设计虽然在制造上具有可操作性,但也意味着必须在拼合面预留精确的装配公差。即便制造精度足够高,也难以完全避免在长期高强度运行下,接合部位受离心力与热胀冷缩影响产生的微小位移与应力集中,加剧缸体疲劳,进而提高结构失效的风险。

综上所述,尽管水平对置发动机在低重心、平顺性和响应速度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制造成本高昂、对车辆空间构成制约以及潜在的可靠性问题,最终使得这一技术难以在前驱车型上得到广泛应用。正是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只有像斯巴鲁和保时捷等少数厂商仍在坚持使用这种发动机形式。

下面来介绍下水平对置发动机得天独厚的优点:

图片

在诸多发动机架构中,水平对置发动机(Boxer Engine)因其出色的运转平顺性和动态响应能力而在汽车工程师与性能爱好者中享有极高声誉。其独特的结构理念不仅有效化解了传统发动机运行中难以避免的机械振动,更在整车操控性、重心布置及驾驶体验等维度带来了系统性提升。

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天然的力学平衡特性。由于活塞成对横向对称运动,来自一侧活塞的惯性力可以被另一侧活塞的反向运动所抵消,从而大幅削减了一般发动机在高速运行下所产生的振动。这种无需额外平衡轴即可实现的一阶力与二阶力抵消,使发动机运转更为平顺,NVH表现显著优于同排量的直列或V型结构。

此外,水平对置发动机低矮而扁平的结构布局,使其在整车中的安装位置更低,有效降低整车重心。低重心不仅提升了整车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更为车辆带来了近似中置引擎布局的驾驶质感,尤其在高速变道、激烈过弯等极限工况下优势尤为明显。这种结构特性也正是保时捷与斯巴鲁等品牌坚持采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重要技术依据。

从工程角度来看,水平对置发动机是一种为操控而生的动力架构,其优势远非纸面参数所能完全体现。它将机械对称性与整车动态性能深度融合,为追求驾驶纯粹感的用户带来了更为均衡与沉稳的驾控体验。

振动来源与对消原理

发动机振动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 一阶振动:这是由于活塞上下运动产生的。只要发动机采用偶数气缸,并使得相对气缸同步作相反运动,就能有效抵消这种振动。例如,直列四缸发动机就通过两两配对实现了这一目标。

· 二阶振动:此问题更为复杂,源于曲轴旋转过程中,由于活塞在一个冲程内运动距离的不对称性而引起的加速度差异。直列发动机难以完全消除这种振动,因其结构天然存在不均衡问题。

相比之下,水平对置发动机设计精妙。其左右两侧的气缸以完全同步的方式工作,当发动机吸气时,左右两边的气缸均向内运动,加速度完全对称,从而彻底消除了二阶振动。而偶数气缸的配置则同时解决了一阶振动问题,使得整体运转达到直列六缸甚至V12发动机般的平稳效果。

重心优势与整车性能

除了解决振动问题,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极低的重心。与直列发动机的垂直布局或V型发动机的倾斜排列相比,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气缸平躺设计使得发动机整体重心大大降低。这一特性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 过弯性能提升:低重心减少了车辆在转弯时的侧倾,使内侧轮胎更好地贴合路面,从而提升车辆的过弯速度和稳定性。

· 车内空间优化:低矮的发动机结构为机舱内部创造了更多垂直空间,便于布置涡轮中冷器、四驱系统,甚至降低引擎盖设计,以改善驾驶视野和乘员体验。

· 曲轴设计与动力响应

水平对置发动机在曲轴设计上同样具有明显优势。由于气缸横向分布,其曲轴长度较直列发动机更短,这不仅使得曲轴重量更轻,同时也减少了转动惯量。再加上无需额外配置曲轴配重块,这种自平衡特性使得发动机在转速上升时内部损耗更低,从而实现了更快的动力响应。

综上所述,水平对置发动机通过精妙的气缸布局和同步运动设计,有效消除了传统发动机中存在的一阶和二阶振动问题;同时,低重心设计和轻量化曲轴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和动力响应速度。这种兼顾平顺性、操控性和空间利用率的设计理念,使得水平对置发动机成为高性能车型追求极致驾驶体验的理想选择。

三:仰望U7的水平对置发动机

中国首款2.0T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图片

在电动化与混合动力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比亚迪仰望U7所搭载的中国首款2.0T水平对置发动机,无疑为国内动力总成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这款发动机不仅实现了极致的紧凑化设计,还兼顾了动力性能、平台适配性及NVH控制等多个维度,是中国自主品牌在高难度发动机架构上的一次突破性实践。

传统插电式混合动力架构通常依赖较大的前舱空间,以安置纵置或横置内燃机和电驱组件。然而,仰望U7为满足其四电机独立驱动系统和云辇-Z电磁悬架系统的集成需求,亟需更为紧凑的发动机解决方案。比亚迪工程团队最终采用水平对置结构,并将整机高度压缩至仅420mm,较保时捷同排量发动机降低125mm,充分释放了前舱纵向和垂向空间,成功实现了高度集成化的整车平台布局。

低重心是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天然优势之一。发动机重心降低,不仅优化了整车质量分布,也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极限与稳定性。在高速行驶、紧急变线或高速弯道等动态场景中,仰望U7表现出更强的车身姿态控制能力与转向响应,从而实现了媲美高性能轿跑的驾控体验,这在传统插混车型中极为罕见。

在功能拓展层面,该款2.0T水平对置发动机还具备显著的“性能复合性”。其不仅可作为增程器为电池系统提供持续电能支持,还可在特定工况下直接驱动后轴,实现燃油动力与电驱系统的深度耦合。整套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达272马力,峰值扭矩380牛·米,兼顾高效能耗与强劲动力,赋予仰望U7“电感”十足的加速表现与出色的能耗水平,充分满足高性能混动用户的需求。

在NVH层面,水平对置结构通过对称布置的活塞运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身震动抵消。仰望U7所搭载的发动机,在怠速及中低负载运行工况下,其噪音水平仅高于电机1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之比亚迪成熟的整车声学包设计,使得车辆在不同驱动模式下均可实现豪华级静谧性表现,极大提升了驾乘舒适性。

更重要的是,这款发动机的量产落地背后,体现的是比亚迪在精密制造、热管理、曲轴系统平衡设计等多个核心环节的全面掌控能力。水平对置发动机因其结构复杂、制造公差要求严苛,被视为动力总成技术“天花板”之一。比亚迪此次成功实现国产化研发及量产,不仅打破了国外品牌在该架构领域的技术壁垒,也充分展示了其在高端动力技术链上的自主研发实力。

从架构突破到整车匹配,从静态结构到动态性能,这台2.0T水平对置发动机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也彰显了比亚迪在新能源与混动系统融合方向上的前瞻思维和系统能力。其意义,不仅在于“首款”,更在于“标杆”。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